古谚说,居安思危。
然而,从霓裳羽衣到渔阳鼙鼓、从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到靖康之变的浩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到圆明园的烈火……历史一再演绎着忘战而危的悲剧。
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今天,国防教育的心灵长城必须牢筑于每名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心头。
作为爱好和平的民族,先辈们当年血与火抗争追求的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某种意义上讲,和平盛世又容易滋生淡化国防意识的“迷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旅行演变传统游学形式,赓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
春秋时期,孔子就总结,“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可见,国防意识、国防素质的培塑,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正因如此,研学旅行对开展青少年国防教育来说,显得更为可贵。
可贵的是研学内容的课程化。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研学实践已被列入教学体系,这比随机的国防教育课更加系统。研学期从小学一直到初高中,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期。将国防教育与研学课程有机融合,必将在青少年心中打上深刻的国防烙印。
可贵的是研学活动的实践化。国防教育研学是传统的进军营参观的升级,是新兴的军事体验的深化与规范,是国防教育实践教育的创新。对于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的青少年来说,相对于黑板粉笔、幻灯影视的课堂,让他们走进战场故地、走进军营亲身体验、亲身参与训练和“战争”,更容易增强其国防观念,帮助其掌握初步的国防知识、夯实基本的国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