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如此“+”法,必是“-”法


■段官敬

“互联网+”“党建+”“服务+”……临近年终,在少数单位工作汇报、文字材料、领导讲话中,常出现类似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新词。但细细琢磨,这些把两个不同概念通过一个“+”连接在一起的新词,有些是顺理成章,有些却是毫无联系。换而言之,有些“+”只不过是两个词之间的强行搭配。

“+”有“加”的含义,却不等于简单的加法。工作创新上的“+”是将两种事项进行融合与互渗,通过优化流程、形成机制、融汇贯通化为一体,“+”的含义远远大于“加法”。比如,“互联网+”必然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某项工作发挥如虎添翼的功能。若用了一个“+”,两项工作还是“各行其道”、互不搭界,就失去了“+”的意义。

“+”来“+”去,凭空造一个新词,造的人似懂非懂,看的人云山雾罩,却以此作为“亮点”。所以说,这样的“+”,极容易“+”出来形式主义。汇报材料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滥用乱用“+”,创新的不是工作,而是概念,就难免陷入空对空的假把式。

工作中实实在在的“+”可以有,虚头巴脑的“+”不能有。若脱离了客观实际、偏离了工作成效,从网络上、书本上、材料上“推陈出新”,坐在办公室、会场上、电脑桌前“闭门造车”,那么这种“+”只会起到“-”的反作用,减掉了求真、挤掉了务实、贻误了事业。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防止“+”出来的形式主义,上级要摒弃从“+”中要政绩、要面子的错误价值观,下级也要主动摆脱对“+”的依赖症,工作是什么就说什么,少做华而不实的“文字游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