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珍惜“流动的时光”


■肖 健

●“流动的时光”就像夜空的流星,给生命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自从走进军营,军人就面临亲人离别、岗位转换、转业退休等许多现实考验。当兵33年,我也经历了几次“流动”。既有岗位的调整,也有地点的变化;既有与朋友的分别,也有与亲人的离别。

犹记得,1988年10月,经过司训队的半年培训后,我期待着像其他战友一样,分配到心仪已久的汽车队开车。因为在那个年代,学驾驶是个很“吃香”的专业,即使退伍回到地方,都不愁工作问题。结果我却被安排到某守备团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虽然我的内心也有过失落和彷徨,面对未知的岗位,一点新闻报道的经验都没有,一切都要从零学起,但我仍坚决服从组织的分配。军人的奉献不只是在战位,还体现在“大我”与“小我”之间的取舍。国家需要是至上的,岗位需要是神圣的。在军营里,有许许多多的人舍弃了个人的爱好、利益来服从大局,使“小我”让位于国家需要、岗位需求,这种熔铸于点滴之中的奉献更彰显了军人的家国情怀。

犹记得,2013年8月,正在外休假的我突然接到领导的电话,通知我立即返回单位,准备参加上级组织的赴西藏下连当兵活动。我即刻回复:“马上购票返回”。下连当兵后,我克服高原反应,和战友们实行“五同”,并为他们上了一堂新闻写作课,用捎去的泥土栽下了一颗“同心树”,为班里的战友赠送了笔记本并留言勉励。下连当兵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体会到了边防的苦,感悟到了官兵的乐,更目睹了边防军人“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精神,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段经历使我对军人的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犹记得,2017年12月,一纸命令将我从西安调往上海。虽然上海是个好地方,但我又要面临夫妻两地分居、无法照顾家庭等实际困难。改革大潮中军人要坚决服从命令,个人服从组织,小家服从大家,我按时报到并如期开展工作。岂止是我,但凡军人,随着年龄和军龄的增长,军旅经历的积累和丰富,往往都会更加坚定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的观念。在个人与集体面前,在家庭与国家军队需要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正因为军人都有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所以,在一座座军营里,有许许多多的官兵,他们有的与家人一年见不到几次面,当父亲的成了孩子口中“电话里的爸爸”;有的身处边防难找对象,只好暂时放下个人之事;有的恋人辗转千里上高原,与爱人喜结良缘……何止我们这一代军人,其实自从有了人民军队,舍小家为大家就是革命军人的无悔选择。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方安”,始终是军人的幸福追求;“个人服从组织,小家服从大家”,始终是军人的本色。这种充盈着忠诚、爱国、担当的家国情怀,是军人忠诚祖国的一腔热血,是热爱人民的满腔深情。

“流动的时光”景最美。在军旅人生中,当我们每每作出抉择并付诸行动时,这“流动的时光”就像夜空的流星,给生命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也像天空的霞光,给人生抹上一缕灿烂的色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时代革命军人应倍加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未来日子里,无论我身在何处,担何角色,作为一名老兵,那份家国情怀依旧,“若有战,召必回”!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研保障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