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红墙这么近,就要做红墙的忠诚守护人。”地处政治中心、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活和工作在西城区的人们都有着以“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为内核的“红墙意识”。
西城区作为首批并已连续9次被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坚持以首善标准抓双拥、搞创建,不断丰富创建内涵、激发创建活力,推动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享。近年来,驻区官兵和干部群众深入践行“红墙意识”,大力弘扬“柳荫精神”,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防实力的同步增长。截至目前,西城区已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先进单位、全国军转安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同时还是北京市首个全国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先进单位。
大国防下双拥情
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以来,西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双拥工作纳入军地发展总体规划。近年来,西城区先后4次调整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区委区政府主导、军地部门合作、军民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组织保障体系。
领导带头抓双拥。西城区党政一把手定期召开区委常委议军会,每年两次听取双拥工作汇报,年底前召开军政座谈会、军地联席会研究双拥工作重大问题。西城区4套班子领导每年两次慰问部队,带头为官兵办实事,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先后赴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某训练基地参加“军营一日”活动。
驻区部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支持西城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建设,积极承担执勤巡逻、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各部队积极参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和环境整治与美化绿化工作,广大官兵知西城、爱西城、建西城,连续13年开展“帮困助残送温暖”活动,累计捐款480余万元,为一批困难家庭解决了生活难题。
乐办实事善解难题
2018年,279名西城青年走进军营,用青春和汗水践行强军誓言。
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只是西城区抓好双拥工作,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全区上下、各行各业情系国防和军队建设,乐办实事,善解难题。
驻军部队不会忘记西城区干部群众的巨大支持:2015年,积极援助某部营区改造;2018年,为北京卫戍区某大队无偿提供30亩土地及地面建筑;2019年,大力支持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作战指挥中心信息化升级改造。
更让广大官兵感动的是,西城区委组织部、区教委、人力社保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坚持创新实践,积极为官兵拓宽“后路”、巩固“后院”、扶持“后代”,帮助解决干部转业、士兵退伍、随军家属安置、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并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落实机制,形成了一整套约束、协调与激励的措施办法。2017年,在北京市双拥工作部署会上,西城区介绍了安置随军家属就业的经验做法。
“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让许多军嫂直接受益。西城区利用购买服务的办法,安排军嫂从事社区工作。仅去年,就举办了3期军嫂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西城区还筹措经费100余万元,对400多名家庭困难的官兵进行了救助。
双拥品牌越擦越亮
西城区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拥军活动,注重培养基层典型,发挥军爱民、民拥军的导向作用,从2011年开始启动拥军品牌建设工程,提出了“一街(街道)一品(品牌)一典(典型)”的行动目标。全区先后推出25个各具特色的拥军品牌,形成了“北有柳荫街、南有马连道、城郊有国防教育中心、城区有示范单位”的品牌效应。
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范丽丽自觉传承“柳荫精神”,积极开展拥军服务活动,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双拥人物。
北京市第31中学退休教师王凤彩,28年来拿出个人积蓄28万元为官兵购买日用品,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战士,被誉为“拥军妈妈”。
军转干部范长江秉承敢担当、有作为的优良作风,在多个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赢得组织肯定和群众赞誉。
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先进典型,凝结着西城区干部群众对党的忠诚、对国防和军队的热爱,他们成为西城区双拥工作的代表。
全区各街道、各部门持续开展各项拥军活动,涌现出了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的“柳妈妈饺子队”、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穿军装的居委会主任”等一批拥军模范群体。另外,德胜街道双拥系列活动、大栅栏街道“非遗文化进军营”等特色活动,以及椿树街道的社区京剧票友大赛、陶然亭街道的关爱子弟兵基金等,成绩斐然,广受关注。
与此同时,西城区注重营造尊崇军人的社会氛围。在全区公共场所和服务机构悬挂、张贴“军人依法优先”标识,在各单位行政大厅开设服务窗口,为军人军属、复转退役人员提供专项服务。
2017年以来,西城区有274名“红墙卫士”、122名“好军嫂”受到表彰,26名优秀军转干部的事迹得到广泛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