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诗行中的家国情怀

——读舒婷诗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周 游

近来,许多读者走进书店,争购舒婷诗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长江文艺出版社)。这部诗集刚一上市就受到广大读者热捧的原因,在于它是一部激情四射的爱国主义的好作品。

舒婷,当代著名诗人,1952年生于厦门。初中未毕业即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诗那时就以“手抄本”形式在知青中流传。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先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业余致力于诗歌创作。《诗刊》1979年第3期转载舒婷发表在民间刊物《今天》上的《致橡树》,第7期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时至今日,《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直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如果说,《致橡树》给了舒婷一只翅膀,那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给了她另一只翅膀,两只翅膀让诗人飞向了诗坛。也正因为这两首诗登上《诗刊》,舒婷很快就由厦门灯泡厂调到福建作协工作,从事专业创作。舒婷著述颇丰,很多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多次获奖。她的诗歌毫无令人郁闷的朦胧,尤其这部《舒婷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是作者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上乘之作,充盈着对祖国、对乡亲、对土地、对大海的挚爱,既温婉又潜动着激情,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这部诗集中的《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安的中国心》等,都是产生过轰动和影响的佳作名篇。

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舒婷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把自己意象化成祖国这一抽象概念的血肉细胞,在诗的审美方式上给读者以极大的新鲜感。这种审美视角也同样帮助舒婷沿着这一思路去选择和拓展她的意象资源。全诗共分四节,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契合。第一节回顾祖国悠久而沉重的历史,以“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额上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五个典型的意象,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祖国灾难深重的过去。第二节直抒胸臆,表达出内心的深情。第三节描写现实,以“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密集的意象,表达了刚从十年动乱中走过来的那种“带泪的笑”。第四节表达了一代青年的希望、信念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重历史责任感。此诗曾经荣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当年先后在上海和北京等电台和全国文代会上十分动情地朗诵这首诗时,场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如今,每年国庆诗歌朗诵会,许多单位和个人依然选择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倾诉爱国之情。

舒婷很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和转瞬即逝的闪念,从中挖掘出深邃的思想内容,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在《致大海》中,她写道:“自由的元素呵/任你是佯装的咆哮/任你是虚伪的平静/任你掳走过去的一切/一切的过去—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而在《土地情诗》中则有如下一段表述:“布满太阳之响的丰满的土地呵/挥霍着乳汁的慷慨的土地呵/收容层层落叶/又拱起茬茬新芽/一再被人遗弃/而从不对人负心/产生一切音响、声彩、线条/本身却被叫作卑贱的泥巴。”这就是舒婷以一种直观的方式面对土地时产生的辩证的意象思维,也是她的诗不同于一些单向性套路的思维方式而能给人以启迪的缘故。

通读全书,总以为舒婷构思极为巧妙,能在一些常常被人熟视无睹、常规现象中发现诗意与哲理。譬如《神女峰》,既没有流于俗套地写景,也不曾对它的种种传说展开美好联想,而是以民族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习惯众识作为观照对象。再如《国光》,“国光”是苹果的一个品种,又与诗人的一位朋友的名字相同。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萌发诗情的契机,写出了一个有才华、有抱负,但终不得伸展的青年的内心体验,可谓突发奇想,妙悟大开。又如《双桅船》,这首小诗虽然仅有十五行,但作者对它倾注了不少心血,从立意到意象选择、从活跃的思路到一字一句的斟酌熔炼,字里行间显示了深厚的功力,也记载着诗人创作的艰辛和探索的足迹。

都说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我看她的家国情怀一点也不朦胧!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