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营区内有间办公室灯还亮着。
走进这间办公室,笔者看到第80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营长吴承贞正与老营长、勤务保障营装甲工程师康海春激烈讨论着什么。
新老营长挑灯夜战在忙什么?
抬头看到笔者,吴承贞一边起身一边介绍:“我们正在复盘上次在朱日和进行的基地化训练,与现在的训练进行对比,看勤务保障营有哪些新变化。”
走近细看,老营长康海春手里拿着一本“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复盘检讨总结。这本复盘检讨总结已被翻得卷起了边,很多地方都标着密密麻麻的字迹。
那场基地化训练已经过去两年多,他们为啥还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究?
康海春解释说:“多研究一次,就能多找到一些问题。”
演练的硝烟早已散尽,心中的硝烟却久久未散。这两年多来,新老营长不止一次带领大家通过复盘回望那片战场。
2017年8月,康海春作为勤务保障营首任营长,带领全营官兵参加了旅“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训练。那次演练是陆军部队重塑后,首次组织基地化训练,研究探索对抗演练的方法路子。
在那次基地化训练中,全旅上下对勤务保障营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也让在后装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康海春对新编制的优势与效能感受颇深。
康海春意识到,只有盯着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补齐短板,才能让勤务保障营的保障力实现大跃升,不断适应新体制编制的要求。
如今,康海春转任装甲工程师大半年有余,虽说职位有变,可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勤务保障营。文书苏芳信说:“对勤务保障营,老营长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在苏芳信的印象中,康海春当时为了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经常是翻箱倒柜查资料,一学就到下半夜;有些知识他不明白,就去班排向技术骨干请教,还经常和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有官兵说,如果不看他肩上的军衔,压根就猜不出他是个营长……
学得越多,康海春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提升能力素质就像一场大考。即使转任装甲工程师后,康海春也始终处在满负荷的学习充电状态中。因为他心里明白,要想让勤务保障营具备精准保障、立体保障、全域保障、综合保障、持续保障的能力,确保遇有情况能够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