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袁晨璐,是武警青海总队某支队的一名文职通信工程师。她英姿飒爽,干练的短发在阳光下飞舞,年轻的脸庞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别看平日里温柔贤淑,工作起来她却比男兵还拼。
35岁的赵彦虎是袁晨璐的师傅:“小袁虽然是个女娃娃,但男娃能干的她一样可以干,男娃干不好的她也能干好。”
那次,接上级命令,通信中队在深山迅速开设指挥所,完成战前准备。以往指挥所开设和建联都选在环境空旷、空间环境干扰少的地域,从未在环境复杂的深山搭设,80多人的通信中队,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不试怎么知道,让我来!”大家循声望去,袁晨璐一脸坚定。她带着通信兵开始架设野战天线、铺设通信缆线、调试通信设备。
“RNC信令又中断了,怎么办?”“先看下传输指示灯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重启模块试试。”
“信号指示灯依旧亮红灯,还是不行。”“我来调试,你打开配置模式,开启自动检测。”
“信令网关出现故障亟须解决。”“不要动频道,先切换到备用模块……”
寂静的深山沟瞬间热闹起来,战友们看着袁晨璐拼尽全力的样子,既敬佩又感到了压力和动力。
“报告,油机供电完毕,电压稳定。”“报告,缆线铺设完毕,连接设备正常。”“报告,调度联通完毕,收听良好。”一声声捷报相继传来。经过鏖战,野战指挥所通联体系顺利建成,一条条作战指令正以不同传输途径发往各分队开展后续演练。
红颜更胜男儿郎,袁晨璐就是有这么一股劲头。去年的一次魔鬼周极限训练中,特战队员行动中对讲机信号时有时无,对话也断断续续。袁晨璐深知,任务中如果无法及时接受作战指令,就会失去有利战机。但当时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峭壁,通信车根本过不去。
“走,爬山!”正当几个通信参谋一筹莫展时,袁晨璐丢下这句话转身钻进通信车取出超短波中继台,然后带着3名通信兵,手抱肩扛40多公斤的设备攀爬上近70度的陡坡。
一路摸爬到了山顶,袁晨璐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放眼望去,只见周围枝繁叶茂、杂草丛生,这种情况下建联通信信号会受到严重影响。来不及休息,袁晨璐戴着手套爬到树上,清理出一片信号稳定区。接通电源、启动设备、编频组网,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通信恢复了正常。
“那时,袁晨璐的手被杂草割出了口子,沉甸甸的设备压得她几乎迈不开步子,山顶空气稀薄,她的嘴唇发紫呼吸急促,大家劝她休息一下,她却仍要争分夺秒坚持到底。”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上士谢康康感慨万分。
近年来,袁晨璐先后为支队培养通信骨干50余人,成功解决通信故障120余起,在武警部队“卫士”系列演习、“巅峰”特勤分队尖子比武竞赛等活动中圆满完成通信保障任务。“其实有时我也觉得累,但接到任务就来劲,想到通信联络畅通后部队能更好地完成使命任务,付出再多也值得。”袁晨璐甜甜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