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家探亲,一进村庄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家家户户都是二层、三层小洋楼,村头的稻场上停着一排排小汽车。村里的大娘、老嫂子们正跳着广场舞。男女老少手里拿着手机,玩微信、微博、抖音,谈论着家家户户的新变化和国家建设发展的新成就,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晚上,我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叙旧畅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就。
我的家乡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个边远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前,村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属于“交通靠走、通信靠吼、治安靠狗”的闭塞山区。
上世纪70年代初,记得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村头玩耍,突然一阵歌声传进耳朵里。当时,大家根本不知道这声音从何而来,是什么声音,一个劲儿地往发声的方向跑,来到村里会计家。院子里早已挤满了乡亲,大家围着一台红灯牌收音机,静静地听着,脸上满是惊奇和兴奋。村里张大爷好奇地问:“这么一个木盒子,又没嘴巴,怎么会唱戏说话?”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收音机,听到广播声。后来,大人们在村头的皂角树上挂上了大喇叭,每天一大早就开始放广播。从此山村的宁静被打破了,乡亲们农闲时,就是吃饭也要端着饭碗集中在树下听新闻、听革命歌曲、听样板戏。我们小孩子最爱听的是“小喇叭现在开始广播了”!记得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全体乡亲就在大喇叭下一遍一遍地听哀乐,人们心情非常悲痛,每个人的双眼里都噙满泪水,不少人号啕痛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温饱问题逐步解决,少数青年人走出村子到武汉等大城市打工,乡亲们也慢慢地走向了富裕。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个青年在武汉打工,结婚时买了一部黑白电视机带回村子,这下可是出尽风头。屋里屋外挤满了人,都想看看电视机是啥样。
那时村里还没有通电,有人专门赶了几十里山路借来了小发电机,用村子里加工米面的柴油机发电。终于有电了,大家打开电视机,屏幕上全是麻麻的雪花点,不要说图像,连声音都没有。大人们又装上室内天线,一个人拿着天线爬到树上,举着天线杆摇来摇去的,电视机里终于有了断断续续的声音,但还是没有图像。有人说:“山岗地势高,到山岗上去试试!”于是大家又把电线和电视机搬到山岗上。这次一试,电视机屏幕上终于有了黑影在闪动。所有人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闪动的影子,边看边听。几年后,家乡通电了,用上了电灯,村里买了几部电视机,电视信号也好了,人们夜晚的生活日渐丰富起来。看新闻联播、看文艺节目、看电视连续剧《霍元甲》《陈真》《射雕英雄传》等等。每次吃完饭,大家把椅子摆得整整齐齐,往往看到深夜电视屏上有了“再见”字样,人们才散去休息。
上世纪90年代,我光荣参军入伍,那时和母亲联系的唯一方式只有写信。有一年,我哥哥买了一部“大哥大”,拿到村子里想让母亲和我通上一次电话,但村子周围都没有信号,哥哥带着母亲爬了几里山路,才找到一个有信号的地方。我听到母亲不断地喊“令伢”的声音,母亲也听到我喊“妈妈”的声音,都特别兴奋,仿佛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这部“大哥大”上。母亲回到村里后,见人就说:“那可真是个好东西,我也要买一个。”村里人告诉她:“那个东西很贵,要上万元,把房子卖了也买不起。”后来通信技术发展了,村民们也富裕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了手机。我和母亲不仅能随时通话,还经常可以视频聊天。
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折射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时代进步的烙印和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5G时代即将到来了,我深信,5G会给我的家乡、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