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发现,少数官兵依旧深受这样那样“低效率病灶”的困扰。比如,把加班的“必要”当“必须”,不是看完成任务的效果,而是简单地把“五加二”“白加黑”当作好作风;某些机关部门面对基层官兵的迫切需求,虽然没有门难进、脸难看,但是事难办、爱拖延的习气仍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人干工作看似忙忙碌碌,实则碌碌无为,甚至装样子、混日子;等等。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效率意识。没有效率,战斗力就无从谈起;改作风,必须向效率要战斗力。
有高度的责任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状态决定工作状态。研制“钢铁蛟龙”的黄旭华和他的英雄团队,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核潜艇的研发,如果没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如何能取得如此成就?日常工作中,一些人总抱怨自己岗位平凡,“只是一颗螺丝钉”。殊不知,雷锋正是用高度的责任感把平凡干成非凡。应认识到岗位平凡不是混日子的借口,螺丝钉的伟大在于铆在岗位上。向效率要战斗力,首先得端正工作态度,以战斗的姿态对待工作,以满分的要求对接任务,成绩才能水到渠成。
有正确的工作方法。“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方法对头就会有效率。有的人面对头绪多、内容杂、战线长短不一的工作,不知道从何入手,不晓得怎样安排,东一榔头西一棒,疲于应付,工作质量可想而知。事实上,别人看似轻而易举办成的事,很多时候都源于方法正确。郭沫若称赞周恩来“思考事物的周密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如电火行空”。即便政务繁忙,无论是复杂事务,还是简单问题,周恩来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轻中见重、以轻济重,以及小中见大、以尽精微而致广大的工作方法。当然,成功者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有事,我们在学习借鉴时应坚持实事求是,在举一反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工作思路和方法。
有立说立行的作风。“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面对手头的工作,倘若总认为难办、总想着拖延,遇事绕着走、干事不务实,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须有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作风。任务领受了,必须马上进入状态;工作布置了,必须尽快展开步骤。可有些人领受工作任务积极,展开实施却慢腾腾,甚至没有计划、步骤,本该一步一动有条不紊实施,他却等快到时间节点了才仓促应付,甚至夜以继日。如此看似忙碌敬业,但这样的“忙碌”难免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