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天下军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

进出北海的锁钥


■程安琪 庞亚强

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如梦似幻的缤纷北极光……谈起瑞典,总能让人想起这些“唯美冻人”的景色。但瑞典南部的港口城市卡尔斯克鲁纳却不似北极圈般寒冷,到处充斥着“温暖”的气息,港内的海水不易结冰。瑞典海军作战中枢兼首要基地——卡尔斯克鲁纳基地便位于此。

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四面环海,只有一处狭窄半岛和大陆连接,周边水域由布莱金厄群岛中数个岛屿所围绕。这些岛屿在基地外部排列,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内港通往波罗的海的航道狭长而深,易守难攻,再加之德罗特宁谢尔、孔斯霍姆两座守港要塞的支撑,使卡尔斯克鲁纳成为军事战略要地。

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建于1680年,是17世纪晚期欧洲海军基地的典型代表,它扼守博恩荷尔姆海峡,守卫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进出北海的西大门,堪称“波罗的海版的直布罗陀”。瑞典政府召集当时著名的建筑工匠,把卡尔斯克鲁纳军港打造成欧洲前所未有的海军军港。自此,卡尔斯克鲁纳就担负起瑞典最重要的造船中心和港口的任务,大部分军舰、潜艇都停泊在这里,成为瑞典海军名副其实的战略中枢。

自19世纪的“船坞围墙”以来,瑞典便开始不断对卡尔斯克鲁纳基地进行更新维护,并增设卫兵楼和海军军营等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政府对一些年代较久远的要塞和防御体系进行了现代化升级,还强化了抵抗敌机袭击的基地防空能力。

冷战时期,卡尔斯克鲁纳基地地处东西方阵营对峙的前沿地带。瑞典和苏联隔波罗的海相望。苏联控制着波罗的海东岸,但扼守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进出北海西大门的卡尔斯克鲁纳军港始终是其心腹之患。因此,苏联经常性地派出潜艇活动于卡尔斯克鲁纳附近海域。1981年10月,苏联威士忌级常规潜艇S-363前往波罗的海执行巡逻侦察任务时,因撞上一块水下礁石而搁浅,并被卡在礁石上动弹不得。随后几天,苏联和瑞典政府围绕这艘可能携带核弹头的潜艇发生严重对峙。而位于事发地附近的卡尔斯克鲁纳海军基地更是引来广泛关注。

如今,作为瑞典海军最主要的基地,卡尔斯克鲁纳内部驻有潜艇、水面舰艇等部队,军港外有造船厂、防御工事等,还有新训设施,可为海军官兵提供海上作战、两栖作战等培训项目。未来,随着瑞典不断加快海军建设,卡尔斯克鲁纳基地将再次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