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招鲜”向“专精多能”转变,瞄准“千把锁”,打造“万能钥匙”
前不久一次演习中,红军一支后勤保障分队,在机动途中遭遇蓝军伏击。他们没有惊慌,而是一边按照日常演练的战斗队形防守还击,一边呼叫炮火支援,最终反而把蓝军“包了饺子”,成功实现了逆转。
过去人们常讲:“一招鲜,吃遍天。”释义为拥有某一特长,即可以不愁生计,左右逢源。但在竞争激烈的军事斗争领域,随着战争形态变化,战场环境愈加错综复杂,兵力调遣亦需应势而变。如果只保持单项冒尖,素质局限在“老本行”,就不能适应战斗力生成的需求,难以打赢明天的战争。
历史上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德军新的坦克战法,波兰军队却以擅长的骑兵对抗,结果一败涂地;清朝末期,当西方侵略者以洋枪洋炮敲开中国国门,清军还以擅长的长矛弓箭迎敌,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拿着过去的VIP票,登不上明天的宇宙飞船”,单一能力指挥不了战争,单一优势也拿不下战场胜利。
“木桶定律”许多人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大潮中,士兵作为未来战争的主体,转型发展更呼唤高合成、高素质的复合型尖兵。每名官兵不仅要掌握必备的“十八般武艺”,还要熟练运用现代科技的“十八般武器”,“一专多能”“一兵多用”已成为时势所需。不仅如此,面对信息战中的侦查情报、网电攻防、精确打击、立体作战、指挥控制等方方面面知识,过去可以“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则必须“样样通”“招招硬”。反观当下,在进入“新体制时间”后,有的人观念不升级,能力不转型,知识有“瘸腿”,素质“单打一”,看着曾经的“指导教材”不知变通、守着以前的“好用战法”不谋突破、抱着过去暂时的“领先技能”不思创新,这样的思维模式和能力素质,势必影响新体制下军队战斗力建设和效能发挥。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青年官兵应着眼明天的战场,不断与时俱进,改变思维方式,强化“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紧迫感,探索和检验新的战法训法,从“一招鲜”向“专精多能”转变,瞄准“千把锁”,打造“万能钥匙”,在岗位发挥最大效能,补齐战斗力“木桶”的短板弱项,不断提高综合战斗能力,把自己锻造成具备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