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19年,叶牛牛磨出数千把车刀,加工出上万件工装模具,攻克过数不胜数的航修难题。聊起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这位“金牌蓝天工匠”说:“磨刀就是磨砺自己的心性。工匠人,只有磨好性子,才能磨出好刀。”
2000年,叶牛牛高校毕业。站在人生道路的岔口,他做出了一个让身边人很难理解的人生抉择——加入空军某航修厂。当时,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军工行业发展相对“冷清”。有人问他:“牛牛,别人忙着往外跑,你咋还往里跳?”叶牛牛回答了这样一句话:“我喜欢听战机的轰鸣。”
没想到,自信满满的叶牛牛,刚进厂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给他当头一棒。忙了一天制成的产品,却被老师傅打上废品的标签。老师傅毫不客气地告诉他:“加工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到100%合格,哪怕99.9%都意味着不合格。”捧着手里的几件废品,叶牛牛不敢直视老师傅,他扪心自问:“车工这碗饭还能不能吃?”
看到叶牛牛有些灰心,老师傅耐心地对他说:“咱们这行三分靠手艺、七分靠刀具,先把功夫花在磨刀上,才能不误砍柴工。”叶牛牛恍然大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磨出一把完美的刀。”
那段时间,叶牛牛养成了一个习惯,每磨一把刀,都要在刃磨间与车床间来回跑动,对比一下自己磨的刀与别人的刀差在哪里。有时,碰到不熟悉的材料,他一天能跑几十个来回。
磨同一把刀,叶牛牛经常要花费比别人多3-5倍的时间。一有机会,他总想着把书本上学到的新方法拿来试验。渐渐地,叶牛牛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哪型刀具对应哪型材料,哪种加工需要额外工艺,他都了然于胸。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前几年,工厂接到了某型战机的维修任务,厂领导请来了经验丰富的车工谭辉文传授模具加工方法。崭露头角的叶牛牛,被推选为此型模具加工的接班人。
对叶牛牛来说,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模具加工不同于一般零件加工,它对精度的要求极为苛刻。在加工过程中,叶牛牛不仅要追求刀具锋利,还要保证刀具耐磨,而两者在材料特性上往往不能兼顾。谭师傅告诉叶牛牛:“加工模具好比抽丝剥茧,必须磨砺好心性,不急不躁。”
磨刀的过程就是磨砺心性的过程。学习模具加工,叶牛牛硬生生磨掉了自己的“急脾气”。为了达到模具表面光洁度要求,他经常连续几个小时趴在车床上,保持同一个姿势进行抛光。每到周末,附近的书店便成了他的“常驻地”,光是模具加工方面的笔记,他就记了厚厚的一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模具加工领域,叶牛牛被视为厂里的高手。某型战机核心部件尺寸只有0.5毫米,现有的数控设备加工不出来。毫厘之间,叶牛牛演绎了“刀尖上跳舞”,手工磨出刀具,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加工。
如今,叶牛牛已经成为“金牌蓝天工匠”。有徒弟好奇地问他:“师傅,你磨出完美的刀具了吗?”叶牛牛笑着说:“最完美的刀永远是下一把。”
照片拍摄:张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