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军工世界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七勇士”——

发射我国首枚核导弹


■郑伟杰 崔功荣 本报记者 韩阜业

今年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61周年。61年间,这里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数十项“第一”,其中有一项是:我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打靶试验成功。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个地方叫两弹结合试验阵地,它在航天人心中有着特殊的位置。50多年前,就是在这个阵地上,装载着核弹头的“东风二号甲”导弹腾空而起,射向新疆罗布泊并在预定高度成功爆炸。从此以后,中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武器。

两弹结合试验中,最危险的是发射试验。当时,在离发射台只有100多米远的地方,修建了一个5米多深的发射控制地下室。这是发射的最后时刻供控制人员实施点火发射使用的,里面配备了测试发射用的仪器以及必要的救生设备。

经过严格筛选,指挥部决定:由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阵地指挥王世成、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控制系统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纵员佟连捷和徐虹等7名人员,在发射控制地下室里执行发射任务。

这7位同志,心里都很清楚,导弹和原子弹首次结合发射试验,如果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1966年10月27日7时40分,7名控制人员进入了发射控制地下室。时任基地司令员李福泽陪同聂荣臻元帅前来接见了他们。“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佟连捷、徐虹、张其彬、刘启泉……”当聂帅一一叫出他们的名字时,7名同志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泪水夺眶而出。

“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呼啸的烈风中,他们的誓言传出了很远很远……

发射控制地下室是完全密闭的,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天地”。为了防止意外,里面准备了能够维持一个星期的饮水和食品,还安装了氧气再生设备。各种设备通电后,室内气温高达40℃。

8时45分,王世成下达了“15分钟准备”的口令。

这时,王世成、颜振清又到阵地上仔细检查了一遍,回到发射控制地下室。

高震亚是7人中职务最高、年龄最大的,他沉着地作了临射前再动员:“当年孙继先司令员长征时,率领十七勇士冒死强渡大渡河。我们今天也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就是出了天大的事,也要顶住。团结拼搏,争取最后的胜利!”

9时10秒,随着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随着一声轰鸣,核导弹喷着浓焰,腾空而起。此时,发射控制地下室里静极了,大家凝神屏息,除了心脏跳动,似乎周围的空气也凝固了。几分钟后,从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

霎时,发射控制地下室里沸腾了。大家热泪盈眶,握手、拥抱,纵情高呼:“成功了!胜利了!”

7位勇士从发射控制地下室里出来,没走多远,就看到欢呼的人群潮水般向他们涌来,他们的眼眶里再次噙满了泪水。

时光如水,转眼到了2016年4月24日,这一天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漠风呜咽、哀乐低回,王世成、颜振清同志的骨灰安放仪式在这里举行。专程赶来的佟连捷、刘启泉、徐虹,与先前安葬在此的高震亚、张其彬,两弹结合试验“七勇士”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再次“聚首”。

终年不断的大漠长风,扑打着弱水河边的胡杨林。迎风伫立的一座座墓碑,依旧深情地守望着远方,守望着他们生前为之奋斗、他们的传人还将继续奋斗的事业。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