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这是10月14日发表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的第一句话。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后,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
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如何保护和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怎样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让优质中国粮保障中国人的饭碗
前不久,一名“90后”火遍线上与线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大寿的视频在网上点击量过亿,“90后梗王袁隆平”“只有袁隆平爷爷可以说我胖”等话题热度在社交媒体上居高不下。9月中旬,袁隆平出席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并致辞,引发场下学生阵阵欢呼,上演“大型追星现场”。
袁隆平为什么火?他所创建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7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没有改变。
这样一组数据,标定着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近6.6亿吨,是1949年的近6倍;2018年,我国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达5621公斤,比1996年增长25%以上;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增长了126%。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人的饭碗填满优质中国粮。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 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口粮实现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库存充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是坚实的。
粮食仓储物流体系、粮食市场体系、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保供体系不断完善……在粮食产能稳步提升、粮食连获丰收的同时,我国的粮食储备能力也显著增强。“这些都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中国的粮食是安全的,老百姓的饭碗是有保障的。”张务锋说。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端牢手中的饭碗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注意到,这次发布的白皮书与1996年粮食安全白皮书相比有一个新提法——进入新时代,实现粮食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超市货架上,“绿色”“天然”“无公害”的字眼,吸引着更多消费者的目光;做面包用强筋面粉,做馒头用中筋的,做饼干用弱筋的……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如今,消费者对粮油消费已经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更追求吃得健康、吃出个性。然而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却没跟上。有专家表示,当前,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产业强,粮食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需要以足够的粮食产量和合理库存为前提,又离不开相应的加工流通能力和产业链掌控能力。只有经过加工转化和物流配送,把成品粮油及时供应给消费者,才最终真正实现了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业经济不断发展。一批骨干企业成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粮食品牌不断涌现;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杂粮、杂豆、木本油料等具有地域特色产品端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开展“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广网上粮店、主食厨房、农商直供等零售业态。
“粮食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基础性强、涉及面广。”张务锋表示,今后,中国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源节约、绿色循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加快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提高粮食产业综合素质、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全面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
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而且还长出了中国水稻!
2018年7月,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饭碗的同时,不断扩大粮食市场开放、加强对外合作,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皮书数据显示,199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约占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介绍道,为扩大粮食市场对外开放,中国进一步放宽农业领域外商投资的准入限制,取消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此外,中国还积极响应和参与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在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投资,推广粮食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贸易等技术和经验。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参与国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积极开展粮食领域的合作。
“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粮农领域的国际合作,愿与各国分享农业和粮食方面的技术、经验和成果,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维护世贸规则,促进世界粮食安全。”苏伟说。
上图:金秋十月,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勤得利农场,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这是种植户驾驶机械在稻田作业。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