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渔民“岛长”与

海龟的故事


■本期观察 张 成 肖炬鹏 高萌远

深夜的七连屿,灯光点点,犹如一串点缀深蓝海际的明珠。

在北岛一处简易棚房下,三沙民兵黄宏波,在灯光下反复查看一周的记录成果,他和海龟保护员陈山正商议着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今年64岁的黄宏波怎么也想不到,过去依靠打鱼为生的他,如今当起了北岛海龟保护站站长,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巡逻岛礁、保护海龟和岛礁生态。

黄宏波与海龟,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情缘。20世纪60年代,黄宏波一家就住在北岛,他们在周边海域靠打鱼为生,延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饭碗”。其实,在北岛生活的渔民不止黄宏波一家人,大家日复一日关心的只是每个月打捞上了多少水产、能不能比去年多挣一点钱。

然而,黄宏波和渔民们也慢慢注意到祖祖辈辈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岛礁周边有了微妙的变化——岛边的垃圾多了,水下的珊瑚少了。最让他们痛心的是,陪伴渔民生活多年的海龟,在过去10年间数量也有所减少……

在南海一线,海龟被驻岛官兵和守岛渔民亲切地称为“老朋友”。黄宏波记得,他在1967年第一次随渔业生产队来到西沙时,经常可以见到海龟的踪影,在七连屿产卵的海龟更是成群连片……近年来,由于海洋污染、发展旅游业等原因,海龟等海洋物种的数量减少,黄宏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改善日益恶化的岛礁生态环境,2012年三沙市驻岛军民联合出台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并动员长期生活在岛礁上的渔民转产转业,把精力投入到岛礁生态保护上……黄宏波就是最早转产的民兵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岛礁保护机制,三沙市设立“岛长制”,黄宏波成为首批“岛长”。接下来,“岛长”黄宏波开始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记录海龟产卵情况,制作保护牌,按时寻访观察孵化情况。

再后来,黄宏波等长期生活在北岛的渔民,正式被列编为三沙民兵,他们每天在岛礁附近海域执勤巡逻,偶尔还要担负海上运输任务。

“如今我们的任务更重了——配合守岛官兵,在礁上勘察岛礁情况,还要查看有没有海龟上岛。如果发现夜间有海龟上岸,我们会插上木牌、做好登记,并将编号、日期登记在册。”黄宏波说,每次巡查,如发现有海龟被渔网缠住或受伤,他和其他民兵会第一时间进行救护。

“海龟是极度依赖生态环境生存的动物。前些年,每年在七连屿产卵的海龟,从几百窝逐渐减少到几十窝。”驻守三沙永兴岛的三沙警备区战士蔡雷笑着说,如今上岛的海龟多了起来,在岛礁维护方面,民兵们发挥的作用可大哩!

每年3月至10月,是南海海龟洄游上岸的产卵季节。

“海龟产卵,对于环境要求很高。岛上既不能有噪声打扰,岸边也不能有垃圾漂浮。”今年产卵季,黄宏波就带领北岛民兵们,悄无声息地捡拾被海风吹到岸边的漂浮垃圾,避免被海龟误食……

黄宏波的努力没有白费。去年以来,七连屿海龟上岸产卵数量明显增长,他和几名“岛长”曾做过统计,今年以来,岛上发现的海龟窝就有117处。

今年,设立在北岛岸边的“海龟保护中心”已投入使用,岸边搁浅受伤的海龟,还将在那里接受治疗。“海龟也认人、认地方,生态环境好了,洄游上岸的海龟一定会越来越多的。”黄宏波说,守护它们,我很知足。

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真正快乐的生活,源于双手创造。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