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北部沿海某训练场艳阳高照。面对这次单位组织的群众性练兵比武,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场站二级军士长龚方胜胸有成竹——
作为气象专业探空测风领域的“技术大拿”,他连续多年在本单位组织的比武中包揽该专业第一名。为了此次比武,他准备多时,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这次比武,曾在同一专业项目获得过2次以上第一名的人员不得上场。”比武即将开始,担任裁判长的该场站站长高正奎,突然宣布了一道令人颇感意外的规定。
这一下,“技术大拿”全成了“看客”。郁闷的不止龚方胜一个人,平时被誉为“驾驶能手”“维修达人”“检测尖兵”的业务骨干们一下子炸开了锅。他们所在的基层单位主官更着急,纷纷找裁判长“讨说法”:“这不是影响单位成绩嘛……”
“为了能破自己上次创下的纪录,我可是苦练了好几个月呢。”“多次拿第一就不让参加比武,这算什么规定?”“技术大拿”们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在大家的追问下,高正奎拿出一张统计表——“制氧专家”休假期间,四站制取的氧气纯度低了0.08%;“维修达人”在外执行任务,站内3台突发故障的特装车辆无人会修;“气象高手”外出培训,探空测风失误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这张表上,记录着各位“技术大拿”不在岗位时出现的问题。
看完统计表,大家陷入了沉思。高正奎语重心长地说:“组织群众性练兵比武的目的,在于提升各专业岗位人员的能力素质。如果每次比武都只是这些‘技术大拿’摘金夺银,为了成绩好看靠他们撑门面,势必会影响单位整体训练水平的提升。”
明白了原因,各位“技术大拿”安心当起了场外观众。但这些观众不白当:一方面,他们紧盯比武选手的不足和弱项,及时记录并指导;另一方面也汲取新生力量的优长,为下一步优化专业训练提供借鉴。
比武场上虽然没了技术骨干的“惊艳”操作,各专业岗位选手却在较量中找到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差距和不足。比武结束后,大家瞄准自身短板,纷纷找“技术大拿”请教,制订强化训练计划。
该场站趁热打铁,适时推出“育才指标责任制”,按照专业区分组成“老、中、青”带教小组,明确带教关系职责,制订带教目标任务,通过跟踪辅导、研讨交流、难题会诊、实操考核等措施,大抓各专业技术岗位人才梯次储备建设。
制氧技师、三级军士长梁教说:“以往只要自身业务能力过硬就可以高枕无忧。如今,徒弟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些技术骨干的工作绩效考评,担子更重了。”
上图:该场站官兵在训练中。
杜飞达摄
莫让“大梁”成“独梁”
■政委 张校邦
像许多技术密集型单位一样,我们场站也有一些业务上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他们业务精湛、百炼成钢,在涉及飞行保障的驾驶、气象、油料等多个专业一线发挥着“顶梁柱”作用,确保每一次飞行任务的圆满完成。
“技术大拿”是执行任务的不二人选,是比武竞赛的明星台柱,备受各单位重视。然而,在他们圆满完成任务或比武取得好名次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有干的、有看的”“一边长、一边短”的局面。倘若“大梁”成了“独梁”,我们不应该欣喜,而应该警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未来体系作战中,每个战位都是影响战争全局的“节点”,每名官兵都是不可或缺的“齿轮”,任何一个不过硬,都可能导致“链条”中断,酿成“一颗马掌钉改变一场战争结局”的悲剧。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训练中,我们一定要营造能让“千里马竞相奔腾”的良好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拔节成长,真正解决好人才梯队建设问题,形成百舸争流的竞争效应,不断推动战斗力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