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桌上的调查问卷堆了高高一摞,烟灰缸里的烟头也积了不少。第74集团军某旅部队管理科科长刘立明,仍在为修改一份手机管理规定加班加点。
手机管理是部队管理科的一项日常工作。这不是刘立明第一次起草手机管理规定,但每一次都是反复权衡、思量再三,因为其中任何一项都将影响官兵的切身利益。
新修订的《内务条令》规定:基层单位官兵在由个人支配的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时间,可以使用公网移动电话。具体使用时机和管理办法,由旅(团)级以上单位结合实际制定。
在管理科工作两年多,刘立明经历了4次手机管理规定修改。每一次修改的原因不尽相同,有时是因为违规使用手机的人数增多,有时则是因为基层官兵反映的一些意见。
这一次修改规定同样事出有因。前段时间,旅里建立容错机制,对首次违规使用手机的人员以教育引导为主,受到官兵好评。可几周之后,违规使用手机的人数明显增多,旅党委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机制。
为此,刘立明专门到基层营连调研。调研结果是,38.9%的官兵认为,如此“容错”容易产生违规使用手机的侥幸心理;61.1%的人则认为,落实首次违规使用手机的容错机制不影响官兵后续工作积极性,也能起到警示作用。
思前想后,刘立明还是选择了站在少数人那一边。“一起违规使用手机问题很可能给官兵自身和单位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作为全旅手机安全管理的责任人,我必须把底线兜住。”最终,他建议旅党委取消首次违规使用手机容错机制。
这个夜晚,修订完手机管理规定,刘立明电脑里“手机管理”文件夹中再添一份新文档。看着文件夹里手机管理规定的一个个版本,他揉了揉困倦的眼睛,很想在今晚这份文档名称后加上“终稿”两个字。
但他知道,就像手机在不断更新换代一样,军营手机管理规定也需要不断迭代。
一份历经数次修改的管理规定——
“军人如何与手机相处,我们一直都在寻找最佳平衡点”
这些年来,手机管理规定到底修改了多少次?第74集团军某旅官兵中没人能说出准确数字。不过,大家对手机管理规定修改所带来的变化都有切身体会。
在兵龄16年的四级军士长刘鹏威的记忆中,旅里的第一份手机管理规定出现在2005年。
当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3.93亿。刘鹏威的很多亲朋好友都用上了手机,连队一些干部、士官也买了手机。就在这时,旅原军务科明确规定:正营以上干部可以使用手机,其余人员禁止使用。
“有人认为,放开使用手机,部队就没个样子了,还会分散官兵学习训练的注意力。”刘鹏威感叹,“这份规定可能是‘史上最严’的,但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大家都能够遵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上网、在线聊天等功能日益丰富,刘鹏威发现,身边“私藏手机”的战友越来越多了。于是,2007年,旅机关对手机管理规定做出修改,放开了干部及士官使用普通手机的权限,但禁止手机上网。
到了2010年,随着智能手机兴起,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继续扩大,手机上网购物、玩游戏、看视频等日渐流行。就在这一年,新修订的《内务条令》颁发,第一次对军人使用手机进行了规范。该旅也根据条令适时调整手机使用管理规定,明确“干部、士官可以在规定时间使用国产智能手机,义务兵在规定时间内可以使用非智能手机”。
2014年年底,移动4G网络覆盖全国超过340个城市,网上购物、订外卖、地图导航等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手机成为信息化生活方式的重要入口。2015年7月,原四总部颁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正式为智能手机进军营发放了“准入证”。该旅也及时修订手机管理规定,将智能手机的使用权限扩大到每名官兵。
2018年4月,新的《内务条令》颁发,对军人使用手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该旅也依据条令修改手机管理规定,增加了官兵使用手机的时间。
回顾这些管理规定的变迁,刘鹏威发现,智能手机在全社会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军营手机管理规定不断变化的重要原因。刘立明则认为,为不断防范手机带来新的安全隐患,也要求手机管理规定不断修改更新。
“智能手机放开使用之后,网上赌博、借贷、乱交友等问题随之而来。”刘立明回忆说,为此,2015年年底,该旅在手机使用管理规定中增加了禁止网上赌博、借贷、浏览不健康网页等行为规范。
2017年年初,该旅一名战士因为违规使用手机受到上级通报。旅党委考虑引入手机安全管控平台,借助“技防”手段来防止违规行为。于是,手机管理规定再次修改,明确要求:智能手机需安装手机安全管控平台APP。
在刘立明看来,管用的手机管理规定注定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劳永逸,否则就难以应对手机使用过程中的新情况。
刘立明说,手机不是一个功能固化的事物,而是一个功能不断拓展升级的平台,因此,“军人如何与手机相处,我们一直在寻找最佳平衡点”。
一份每个人都有话想说的管理规定——
“修改规定的过程,也是一个转变管理方式的过程”
“最新的规定把午休使用手机的时间取消了,我感觉不合理!”在机关下发的手机使用管理调查问卷上,中士郑奎一五一十地填写意见建议。为了反映诉求,他还向连队申请参加全旅手机管理意见座谈会。
在这个旅,如今每一次手机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出台,都有无数个“郑奎”参与其中。一营教导员文显军说,军营手机管理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旅机关制定修改手机管理规定的方法程序也不断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文显军回忆,过去有一段时间,该旅手机管理规定大多是“单向式”的:机关制定修改,基层照章执行。
手机刚开始普及时,旅机关直接出台规定一禁了之。“可大家日益增长的需求怎能禁得住?因此,部分官兵开始私藏手机,营连干部每天耗费大量精力检查纠治。”
2007年,旅里规定干部、士官可使用非智能手机,但义务兵除外。当时,干部、士官大大方方地在宿舍用手机打电话,义务兵却只能用公用电话联系家人。“他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文显军说。
“如果当初在制定规定时,能够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有更多的沟通,或许矛盾能得到化解。”文显军认为:“一次次修改手机管理规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推动我们不断转变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的过程。”
如今,该旅在修订手机管理规定时注重发扬民主,通过调查问卷、基层座谈、强军网“兵情兵意”平台等方式搭建沟通渠道,引导官兵主动为旅手机管理出谋划策。
2017年的一次手机使用管理调研中,有连主官反映,军械员、卫生员、司务长等特殊岗位人员日常不配备手机不方便开展工作;有大龄未婚士官抱怨,“平时不让用手机,谈个对象都不方便”……
听到这些声音,该旅党委及时修改手机管理规定,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条件下,扩大了特殊人群使用手机的范围和时间。新规一推出,官兵们纷纷称赞。
当然,广泛听取官兵意见并不代表完全按照官兵的意见办。目前,针对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旅已形成了基层广泛调研、机关拟定对策建议、党委研究审核的手机管理规定修改机制。
一位旅领导感慨:“一份手机管理规定,官兵们人人都有话想说,站位不同诉求也就不同;把民主集中制贯穿管理规定制定修改全过程,才能确保决策科学性。”
一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的管理规定——
“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军营里总有一些原则要始终遵循”
数月前,两起违规使用手机事件让部队管理科参谋汤西西印象深刻。
一名下士连续两次违规使用手机被机关检查通报,前后间隔只有一个半月;与此同时,一位入伍1年零5个月的上等兵刷新了违规使用手机的最短兵龄纪录。
谈起违规使用手机的原因,两人都说规定内的手机使用时间不够。真的不够吗?汤西西拿出一份问卷调查回应道:“绝大多数官兵认为当前规定的手机使用时间是能满足需求的,但对于网络游戏沉迷者,多少时间都不够。”
“手机管理规定是注定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二营营长侯大尉认为,官兵个人情况、认识觉悟不同,个人诉求也就不同,然而,有管理就一定有限制,有限制就必然与个别利益诉求存在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
前段时间,关于午休时间是否允许使用手机在该旅引发热议。从基层调研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官兵持肯定态度:午休属于个人支配时间,为啥不能开放手机使用?同时,也有不少干部骨干反对意见鲜明:如果中午让用手机,不少人就不午休,下午的训练效益势必受到影响。
各方意见反馈到了旅党委,也引起了一番讨论,但最终他们一致通过了禁止午休时间使用手机的方案。一位旅领导道出心中看法:保证官兵的休息也是保障战斗力,“任何事情都不能与部队的主责主业冲突,这是根本原则。”
近年来,面对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面对官兵对手机管理使用的一些新诉求,该旅的手机管理规定多次修订更新,但一些“根本原则”始终坚定不移,甚至不断强化。
安全保密原则——面对网上失泄密隐患,该旅最初通过规范上网行为来预防。后来,他们增加了每周手机抽查、自查机制。如今,他们又给全旅手机都装上了安全管控软件,通过“人防”和“技防”结合来管控防范风险。
服务战斗力原则——一方面,他们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官兵安装部分容易沉迷的网络游戏;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向大家推广“学习强国”“军职在线”等学习类软件,推荐关注一些介绍体能训练、战法战术等实用知识的微信公众号,引导官兵利用手机开展线上学习,提升个人能力。
合理需求原则——这些年来,在手机管理方面,该旅各级带兵人始终坚信一点:手机管理需要疏堵结合,堵住风险,满足合理需求。为此,他们在规定范围内多次增加官兵手机使用时间,并针对官兵不断增长的合理需求,取消了对手机支付、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使用行为的限制。
“一切原则都是基于军队作为战斗集体这个特殊的属性。”该旅参谋长徐知喜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官兵在使用手机方面必然产生更多新需求,并促使部队对管理规定作出新修改,但“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军营里总有一些原则要始终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