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则在对抗演练中主动要跟“强敌”过招的新闻,令人欣喜:一则是,空军某部在对抗演练前,特邀刚从国外参加联训归来的“金头盔”精英跟他们一比高下;另一则是,陆军某旅四营在合成演练前,非要与曾3次战胜自己的“专业蓝军”再战一次。
“诺贝尔为何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功?”这段时间,人们在关注新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同时,也开始探寻当年诺贝尔的成功之源。诺贝尔本人其实早已给出了答案:“要取得巨大的成功,则需要强大的对手。”正是由于在中学时代诺贝尔将每次考试第一名的同学柏济作为竞争对手,才激励他发奋努力。对综合演练而言,没有坚硬的石头,就砥砺不出锋利的刀刃;没有强大的对手,就锤炼不出过硬的素质。只有弄斧到班门、舞刀关公前,敢于“不自量力”,才能以对抗的难度提升练兵的高度。
然而揆诸一些部队的对抗演练不难发现,个别部队综合演练的对手却都是“老熟人”:要么是自己人,要么是老对手,要么是陪练手。这样的对抗,无非是红军经过一阵攻击,蓝军就败下阵来,中间大不了再来段蓝军实施电磁干扰,红军迅速反制的插曲。对这样的对抗,官兵们吐槽,“总捏‘软柿子’,没劲”“把敌人当傻子,我们慢慢就会成为傻子”。
“敌人只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我们常讲,要紧贴实战练兵。贴近实战练兵,实际上就是紧盯对手练兵;打什么仗的问题,说到底是同什么对手打仗的问题。如果平时对抗习惯把对手设弱了,一旦在实战中遇到了劲敌,恐怕就不知如何对付。再说,常常是胜家,就容易忽视日常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实战中就可能出现不知道败在哪里的情况。平时把对手设强,把对抗当真,将一般性的“带着敌情练兵”转变为对抗性的“与作战对手打仗”,即使对抗中失败了也能在回头找原因、查问题中掌握克敌制胜的“血色财富”。
腓特烈大帝在《战争通则》中曾经询问自己:“如果我是敌人,我会制定怎样的战略?”强大的对手,是有效激发一支军队进取精神的外部动力。对手持什么“盾”,就逼着自己练什么“矛”;对手“魔高一尺”,就逼着自己“道高一丈”。把这些基本道理体现在练兵备战中,就会主动设危局、难局,在近似实战的训练中砺出打赢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