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入伍十八年,多次立功受奖,四次获得“勇士勋章”,武警陕西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三级警士长何少军——

特战“武教头”淬火砺锋


■本报记者 杨 艳 特约通讯员 栾凤春

秋意渐浓,渭南某训练场上,一场“价值目标选择狙击”课目示范正在进行。

一名狙击手屏气凝神,趴在晃动的吊板上据枪瞄向前方。400米开外的楼房窗口处,一名“暴恐分子”正挟持“人质”负隅顽抗。

“砰!”随着一声枪响,“暴恐分子”应声倒下,子弹正中眉心,现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这位身手不凡的“神枪手”,就是武警陕西总队机动支队特战大队三级警士长何少军。

“神枪手”并非天生。谁能想到,两年前何少军还是狙击专业的“菜鸟”。

2018年初,武警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逐步推开。已经在突击队员岗位上干了16年的何少军,转隶到新单位,成了一名狙击新手。转岗后的第一次军事考核,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已经35岁的何少军,还能沉下心来练狙击吗?”面对大家的质疑,从不认输的何少军跟自己较上了劲儿。

“为了稳定心神,他把一个个弹壳放在枪管上练习据枪瞄准,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中队长李晓林说,晚上熄灯后何少军还经常加班,反复研读训练笔记,并把每次打枪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如今已记了4大本。

苦心人,天不负!今年8月,武警陕西总队举行“巅峰比武”,何少军带领机动支队骨干出征,一举夺冠。何少军成了总队赫赫有名的“武教头”。

入伍18年来,何少军多次荣立三等功,4次获得武警部队颁发的“勇士勋章”。荣誉和鲜花的背后,是他一次次的咬牙坚持——

2010年,武警部队组织首届“魔鬼周”训练竞赛。课目多、难度大,何少军负重50公斤奔袭10公里,通过树林时,脸颊被划出道道伤口,鲜血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浸湿衣领,他并未放慢脚步;膝盖积液严重、小腿肿胀,医务人员多次劝他上收容车,他不为所动,缠紧绷带继续冲锋。最终,何少军战胜重重困难,斩获一枚宝贵的“勇士勋章”。训练结束,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小腿严重骨裂,返程路上不得不打起石膏。

那年,部队组织夜间训练,何少军帮战友扛装备,不慎腰椎受伤,一躺就是一个多月。想起入伍第一天,自己在日记本上写下的“精忠报国”四个字,他问自己:“这点小伤就认输了吗?理想就这么轻易放弃吗?”

“真正的战士就算面对死亡也会一往无前!”在领导和战友的鼓励下,何少军很快调整心态,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不久便重返训练场,再次发起冲锋。

正是一次次残酷的训练,锻造了他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英雄虎胆。一次,一名携枪带弹的暴恐分子逃进大山深处。支队接到命令后,派何少军带领反恐小组先头出发,连夜搜捕暴恐分子。就在特战队员一步步逼近暴恐分子藏身之处时,一名战士不小心掉进深坑,险些暴露在暴恐分子的枪口之下。“别怕,我先来!”关键时刻,何少军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沉着指挥特战队员对暴恐分子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暴徒,他是一名虎胆英雄。面对人民,他是一名忠诚卫士。2004年,陕西陈家山发生矿难。何少军主动请缨,带头进入随时都有可能塌方的矿井探测生命迹象。经过反复搜索,他们发现并救出一名幸存者。2016年,何少军奉命在新疆执行任务,一天突降大雨,洪水泛滥。何少军带着救援小组蹚着齐腰深的洪水赶到牧场,帮助牧民转移牛羊,从傍晚一直奋战到次日清晨。

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提到家人时,却满怀愧疚。何少军在新疆执行任务期间,怀孕4个月的妻子独自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母亲去世、孩子出生他都无法陪在身边。

“作为一名老班长,我要继续在本职岗位上发挥酵母作用,当好干部与战士间的纽带,为部队战斗力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看着今年的新兵陆续入营,何少军对未来充满期待。

上图:何少军在训练中。

宁敲敲摄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