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铸 剑

——大型电视纪录片《祖国在召唤》解说词(第五集)


【解说】

2019年3月,北京进入“两会时间”。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

当今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历史与现实、和平与发展,一再启示我们,国防实力要同经济实力相匹配,经济社会发展到哪一步,国防实力就要跟进到哪一步,只有这样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同期】习近平

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推出片名 铸剑】

【解说】

首都北京,距离鸟巢不到两公里,有一处静谧的小区。“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在这里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这是程开甲生前难得的安详时光。往昔,戎马倥偬,殚精竭虑。如今,云淡风轻,岁月静好。

这张蘑菇云照片,一直摆放在钢琴上。从老人指尖流淌的音符,仿佛在与历史对话,也唤醒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天山深处,核试验研究所旧址。这座残旧的办公楼,就是程开甲那一代科研人员为原子弹的研制不断创新、拼搏奉献的地方。

【同期】程开甲生前采访

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

【同期】程开甲女儿程漱玉

他(程开甲)回国就是为了这个,他的一生就说我要创新、拼搏、奉献,为了国家,所以他一生也实践了,八一勋章表彰的时候那句话,忠诚奉献、科技报国。

【解说】

这些用双手擎起大国重器的科学巨匠,在共和国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

程开甲,还有钱学森等科学家,当年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倾注毕生心血,只为祖国强盛。

钱学森也喜欢钢琴曲,难得空闲的时候,总是爱听夫人蒋英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科学家的命运,注定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1955年10月,钱学森辗转回到祖国。那一年,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50亿美元,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4261亿美元。

【同期】钱学森秘书涂元季

在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是很穷、很落后,西方人根本是不会平等看你的,所以他(钱学森)出去时老憋着一股子气。9月17日,他是登船(回国),也有好多记者(问),他最后就回答了一段,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解说】

1960年初,党中央批准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任命贺龙为主任。后来,毛泽东形象地指出,国民经济有两个拳头,一个屁股,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工业是一个拳头,基础工业是屁股。

【同期】钱学森生前影像

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我那时候正憋着一肚子气呢!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我说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怎么不能搞?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解说】

上世纪60年代,陈毅曾风趣地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把导弹、原子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

这里,曾是人迹罕至、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因为只有生命力顽强的马兰花生长而得名“马兰”。

就是在马兰,中国核试验基地开始建设,也就是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为原子弹“做窝”。当时的环境,几乎与长征一样艰难。

【同期】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敏

太苦了,喝苦水。搓板路,汽车咯噔噔,站起来怕颠出去,把人甩出去,还得坐下。冷的时候是真冷,我们帐篷里脸盆放那,自己带的脸盆,牙缸放那,早晨起来,牙缸一拿,连脸盆都起来了,冻住了。夏天热得要死,帐篷都得撩起来露条缝通风,连女同志的帐篷都得把底下撩起来,实在受不了。

【解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的这台手摇式计算机,就是当年科技人员手中最先进的运算工具,运算速度只有每秒300次。更多时候,科技人员是靠计算尺、算盘甚至黑板,计算复杂浩繁的数据。

【同期】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吕敏

全国人民不管是哪个单位的,一听说咱们要搞核武器,都全力支持,要技术给技术,派年轻人去跟着学,太感动人了,也不谈什么合同,也不谈什么代价,就拼命地干。

【解说】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导弹、原子弹是饿着肚子研制出来的,唯独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报国之志,用青春和热血,写就了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音乐】《马兰谣》

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扎根那戈壁滩……

【解说】

耸立在罗布泊的这座纪念碑,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历史见证,也是无数像钱学森、程开甲等“两弹一星”元勋一样的优秀中华儿女,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

与马兰齐名的,还有后来成为中国著名航天发射基地的酒泉。两处相隔千里的戈壁滩,有两个特殊的军阵,那是1000多名献身“两弹一星”事业的共和国军人长眠的地方。他们以这样的方式,与“两弹一星”永久相守。

在一个雨天,老兵彭继超,又来看望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了。

【同期】马兰基地老兵彭继超

有为这个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的老首长、老专家,也有很年轻就献出了生命的战士,有的是牺牲在工地上,有的是牺牲在出去寻找挖野菜的困难年代,打红柳迷路了,还有很多积劳成疾得不到及时治疗牺牲了,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牺牲了的首长、专家和战友们,他们一个一个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因为我们的事业成功了,他们长眠在这片土地上,我想他们也是自豪的。

【解说】

这座墓碑的主人,名叫王来。在一次试验引起的爆燃中,王来被液氧分子包裹,成了一个熊熊燃烧的“火人”,战友们冲过去救他,为了不伤及战友,他大喊一声“别过来”,转身向戈壁深处跑去。

【同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老兵殷海田

他(王来)就向着东北方向跑去。因为东北方向离装备、离南边的高压线远,离敖包山下面的液氧车远。

【解说】

烈火中,王来没有丝毫犹豫,步伐踉踉跄跄却坚定无比地向戈壁深处奔跑。整整25米,在戈壁滩的沙砾上,留下了38个焦黑的脚印,也把24岁的年轻生命融入了“两弹一星”事业。

1992年5月14日,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卓越领导者聂荣臻逝世,把戈壁大漠选为了永久宿营地,与他的英雄士兵永远长眠在一起……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曾经这样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弱水河畔,巍峨的纪念碑,与高入云天的航天发射塔遥遥相望。

2013年2月2日,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习近平缓步登上纪念碑前的阶梯,向共和国功臣们敬献花篮。

【同期】习近平

脚踩着这一块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光荣与梦想的土地,看到的是我们这一支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我们所继承发扬秉持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这些光荣的传统、优良的作风,我们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解说】

从空中俯瞰,港珠澳大桥就像一个巨大的“中国结”,飞架烟波浩渺的伶仃洋,将三地紧紧相拥。

这座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巨大跨越。

1992年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一轮热潮,唱响了春天的故事。

就在这年年底,珠海机场破土动工。

从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机场旁边的这座炮台山阻碍了跑道的延伸。

珠海炮台山三面临海,长约800米、宽约500米、主峰高107米,土石方量达1200万立方米。

【同期】珠海通用机场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凯辉

这个山正好在跑道的东南边,对跑道的延长有很大的阻挡,(珠海)市里面决定要把这个山炸掉,当时工期很短,就要求两年多的时间,要把这个机场建起来。

【解说】

经过测算,整体爆破山体,需要1.2万吨炸药。

爆破量如此之大,世界尚无先例。时任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院长的钱七虎接过了这项艰巨任务。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

六次下珠海,首先要(寻找)大爆破的设计,要带领团队调查研究,山里的洞设放炸药,放两层,每层有几条坑道,组成一个爆破的网络。

【解说】

1992年12月28日,1.2万吨炸药在38秒内分33批精确起爆。直到今天,这次爆破仍保持着世界最大常规爆炸当量的纪录。

中国军人的“开山第一爆”,成为了南海之滨的报春礼炮。

1995年,一座年吞吐量达1200万人次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建成通航。

一年后,第一届珠海航展在新机场举行。

随着震耳欲聋的空气爆裂声,划空掠过的国产歼-10战机最新型号,惊艳亮相第十二届珠海航展,让成千上万军迷为之欢呼。

【同期】珠海航展公司原董事长周乐伟

珠海航展已经成为珠海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同时它也成为我们国内和国际的航空航天界,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办完第六届航展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飞机真的太落后了,我们迫切需要有更多的高精尖的飞机,特别是我们航展需要有高精尖的飞机在这里亮相,这样才能够扬我国威、壮我军威。

【解说】

一位老人的名字,已经伴随歼-10战机,永远飞翔在历史的云烟里,他就是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同期】时任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谢品

确实在歼-10研制过程中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经济上的困难,技术上困难,以及外界对歼-10飞机吹冷风,嫩豆芽菜一不小心会被踩死。

【解说】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有限的财力要用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国防科研经费锐减,歼-10研制一度陷入困境。作为总设计师的宋文骢,心急如焚。

“杀出一条血路来!”曾当过空军机械师的宋文骢,以军人特有的风骨,站在了砥柱中流的科研前线。

与宋文骢共事20多年,试飞员雷强,经历了无数次高风险的飞行,令他最难忘的,还是这一天,他经历了让整个中国为之振奋、为之紧张的一次飞行。

1998年3月23日,歼-10第一架科研样机首飞。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60%多的新技术,这么一个大铁砣子,而且从来没上过天,没有任何人敢拍胸脯,说你上去保证安全,100%回来,没有任何人敢说。

【解说】

试飞当天,暮春天气,机场上空阴云密布。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云太低,再一个,能见度太差,大家就觉得条件不够,就一直等。

【解说】

从早上八点一直等到下午两点,天空渐黑。现场情况,让雷强必须迅速做出决断。如果飞,将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如果不飞,将会影响整个首飞计划。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宋总也就过来了,过来就问到底怎么样?我说应该没问题,就这样决定开飞。宋总说,雷子,你什么时候飞回来落地,我心里就有数了。我说宋总,你也别着急,就是有事我都得摔到跑道上,我得让你知道,这18年咱们错在哪儿了。

【解说】

塔台距离歼-10飞机只有200多米,这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路,雷强和宋文骢整整走了18年。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那条路走的当时觉得很长,我坐在飞机上以后,我就看下面很多领导,就流泪了。好像要回不来了,所以心情就非常沉重,我心情也很沉重。一直到我报告准备好,把伞、飞机检查完,报告准备好,我就说请求开车。

【解说】

在无数人复杂与期盼的目光中,雷强驾驶着歼-10战机冲向云霄。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不敢说是世界第一,但是起码性能是非常靠前。操纵起来飞机响应非常灵活,所以我就在说,这才是真正的飞机。

【解说】

按照计划,新型战机在机场上空飞行三圈后落地。为了更好地测试飞机性能,雷强在飞完三圈后,冒险请示再飞一圈。

对于地面上的人们,这是一次漫长的等待。

惊心动魄的20分钟,歼-10首飞,破茧成蝶。

【同期】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

特别是跟宋总拥抱了以后,我就觉得有点完全抑制不住那种情感,没法控制,当时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也算是高兴,很多人都哭了。那个场面让我回忆,我就说这辈子我都忘不了。

【解说】

雷强与大家相拥而泣,这是充满喜悦和激动的泪水,多少的心酸苦楚在这一刻都是值得的。

歼-10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能够自主研制第三代战机的国家。

那一天,宋文骢执意将自己的生日改成了3月23日,他要永远纪念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

这个为中国战机事业奉献一生的宋文骢,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16年3月22日。这一天,距离歼-10战机的“18岁生日”仅差一天。

就在宋文骢逝世两年后的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空军歼-20战机又一次在万众欢呼声中飞过蓝天。伴随歼-20、运-20列装部队,中国空军主战装备实现新的跨越。

这一年,陈浏,歼-20飞行员,走进驾驶舱,投入战备值班,一家三代人的愿望终于在他身上实现了。

陈浏的外祖父,是威震抗美援朝战场的空军战斗英雄刘玉堤。

【同期】空军飞行员陈浏

(姥爷刘玉堤)一次起飞空战打了四架飞机,创造了整个空战历史(上)一个奇迹,是我非常佩服的。

【解说】

这把“鹰飞万里风”扇子,就是外祖父刘玉堤亲笔画作送给陈浏的美好祝福。

耳闻目染、无声熏陶,2003年,陈浏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飞行学员。

【同期】陈浏的母亲刘湘香

这个也就是老爷子对我儿子的一个寄托,希望他能够真的像雄鹰一样飞翔在祖国的蓝天。的确,儿子现在也实现了老爷子的愿望。

【解说】

2015年2月16日,刘玉堤病危。

强忍癌症晚期剧烈的疼痛,刘玉堤凭借极强的意志,用尽全身力气,写下了最后的牵挂。

【同期】陈浏的母亲刘湘香

他(父亲刘玉堤)的思维并不是很清晰了,写的是颠三倒四的,写完了后来又涂,说你是不是要说大大发展轰炸机。他就又举着那个大拇指,使劲地点头。我们当时就想,他这一生非常热爱他的飞行事业,而且非常地热爱咱们祖国,咱们这个军队,咱们空军。

【解说】

刘玉堤走完了身经百战的一生,但在临别之际,依然念念不忘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同期】空军飞行员陈浏

我姥爷跟我说,作为飞行员,就应该不断地挑战自我去飞更好的飞机。我们这一代飞行员可以飞上这个最先进的飞机,首先要感谢新时代给了我们这个机会。

【解说】

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真正的核心关键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大国军队的翅膀,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托举。

总揽全局,把握大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整体运筹强国强军事业,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稳步迈向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书写出波澜壮阔的时代新篇。

【画面】

陆军铁甲洪流跃进大漠戈壁;

“飞鲨”舰载机从航母起飞;

空军战机前出宫古海峡;

火箭军新型导弹发射;

……

【解说】

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今天,中国军队用练兵备战、威慑和实战能力的提升,回报新时代的馈赠。

立体突击、快速反应、远程机动,陆军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转型建设;

辽宁舰航母编队连续跨越三个海区,航行一路、训练一路、对抗一路;

轰-6K前出西太、战巡南海、绕岛飞行,歼-20全面投入实战化对抗空战训练;

火箭军由整旅突击、连续突击,向复杂条件下突击、红蓝实弹对抗和集团突击发展;

……

这一切,无不朝着同一个方向: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2017年6月28日,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在上海下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人民军队与伟大祖国搭上同一艘“梦想巨轮”,开启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梦想加速度”。

上世纪50年代末,我们国家启动自行建造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

【同期】造船专家张国新

“东风”号的时候,我们最大的吊车是70吨左右,如果“东风”号的结构体有七千吨的话,那有100个吊次,非常耗时间。从2017年开始,媒体就开始评价我们中国的造船像下饺子一样,装备强了,海军强了,国家也强了。

【解说】

在这张照片的右侧,是我国首批歼-15舰载战斗机,它将进行首次着舰试飞,照片左侧就是舰载战斗机工程总指挥罗阳。当歼-15划破天际直冲云霄时,罗阳却猝然陨落。

白发人忆黑发人,在流逝的时光里,母亲吴传英每天都要认真擦拭这架歼-15模型,她想用这种方式与儿子在一起。

【同期】罗阳母亲吴传英

罗阳,看到这个飞机模型,就像看到了你。

【解说】

作为歼-15舰载战斗机工程总指挥,罗阳的工作节奏,从最初的每天11个小时,到最后冲刺的1个月,每天20个小时。

【同期】罗阳秘书任仲恺

屋里头总是不断人,都得排队等着,一个一个跟他(罗阳)去唠。每天这种强度都是循环,就很累了。

【同期】罗阳母亲吴传英

看着很疲乏,但他(罗阳)从来不说累。他躺一会儿,我摸摸他的手,说实话,我看他那么累了,我就说我挺好的,我今天没什么事,你回去吧。

【解说】

然而,与儿子相处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

2012年11月18日到23日,整整6天,罗阳都在巨大的震动和难以忍受的轰鸣声中,注视着歼-15战机一次次地起落,一步也没有离开。

【同期】罗阳秘书任仲恺

罗总在航母上,他的心脏病就已经发病了,他一直在挺着。

【解说】

就在辽宁舰胜利返航的一片欢呼声中,没有人知道,罗阳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同期】罗阳秘书任仲恺

(罗阳)下来的时候,第一眼我就觉得他人很憔悴,就比较虚弱。罗总当时也是勉强笑着和大家打招呼、握手,然后我就追上去,然后问罗总,我说罗总怎么了?罗总说不太舒服。在去医院的路上,在车上罗总人就晕倒了,就晕过去了,一直到最后也没有醒过来。

【解说】

严寒刺骨,天地同悲。上万名群众自发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送英雄最后一程。

【同期】罗阳秘书任仲恺

罗总虽然走了,我们还在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他那个雕像的位置,离我们那个试飞跑道不远,再多听一听飞机的轰鸣,再多听一听他这一辈子最喜欢听的声音,心爱的事业一直陪着他,一直陪在他身边。

【解说】

罗阳走了,但他把生命中最灿烂、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献给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试飞工作。

辽宁舰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战斗机成功运用至少需要一年半,而仅仅两个月后,歼-15舰载战斗机就成功实现舰上起降。

有人称,新中国的造舰史上,有两个“十年磨一舰”。当年,造052型驱逐舰的首舰哈尔滨舰,历时10年;完成辽宁舰改装,也用了10年。而现在,建造6万吨的国产航母,从开工到下水只用了三年半。

与时间赛跑,不惜以命相搏。大国利剑的飞速发展,见证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也见证了感天动地的牺牲与奉献。

这原本是一片风景宜人的海域,成群的海鸥在平静的海面上自由翱翔。但2018年8月20日,台风“温比亚”肆虐袭击,掀起的滔天巨浪,让停靠在这里的某重点试验平台面临倾覆的危险。

【同期】某研究所规划处副处长孙 逊

风浪突然加大,平台就不受控制,左右摇摆,好几十度,码头的波浪一次次冲击它,它的缆绳就开始断,再不采取措施的话,平台就有可能触礁,或者搁浅。这个平台应该说是意义重大,来之不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解说】

危急关头,12名工作人员组成抢险队,迎着暴风雨冲向码头,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

当时,数十米高的巨浪漫过3层楼高的值班室,拍在后面的山岩上,连码头的水泥地面都被砸烂了。从值班室到试验平台,仅仅300米的路程,抢险队员走得异常艰难。

【同期】某研究所规划处副处长孙 逊

雨水和海水打在脸上睁不开眼睛,也喘不过气来。试验平台已经告急,只能往前冲。

【解说】

艰难抵达试验平台之后,紧张的抢险救援随即展开。也就在这时,巨浪接踵而至,将正在作业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先后卷入海中。

当看到战友姜开斌在翻滚的海水中挣扎,年过花甲的老兵黄超富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跳进海里营救。

黄超富和姜开斌来自同一个部队,也在同一天接到邀请,为国家重点试验平台贡献力量。

【同期】某研究所工作人员黄超富

到这个年纪还能给国家做点贡献,感到特别欣慰,特别高兴。只要一声令下,我们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解说】

瀑布式的巨浪,一次又一次地砸过来,黄超富的体力一点点被耗尽,他先后七次奋力托起战友,却都失败了。

【同期】某研究所工作人员黄超富

肯定不能释怀,战友之情,亲如兄弟。我自己说实话不痛苦吗?想想自己拿命去换他们的,还不痛苦吗?

【解说】

黄群副所长年仅51岁,是一名老军工。宋月才61岁,姜开斌62岁,都曾在海军服役,本来已经退休,为了强国强军梦想,又重返战斗岗位。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国防科技事业。

走在码头路上,再一次想起并肩作战的战友黄群、宋月才、姜开斌,黄超富心潮澎湃。这个他们用生命保卫过的地方,凝聚着这些人对国防事业无限的热爱。

【同期】习近平

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解说】

星辰大海,征途漫漫。正是这样一种牺牲与奉献精神,迸发出磅礴的力量,汇聚成强国强军的时代交响。

2019年3月4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与老中青三代船舶工作者一起,唱响这首心中的歌。

这一年,这支歌响彻祖国大地,响彻座座军营……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