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读者之友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警惕微信公众号中的陷阱


近日,某地青年小王的手机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而且手机显示该号码也是“××银行”常用的服务号码。短信告知其信用卡严重逾期,已被临时冻结,并被录入征信系统。收到短信后,小王赶忙拨打短信中留的电话号码,对方表示要交2000元才可以解冻,还要关注一个“××银行自助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办理,否则就会影响个人征信。关注该公众号后,小王发现上面无论标识,还是功能,都与××银行一致,当小王按照公众号指示操作,看到还款逾期的名单与自己的个人信息完全符合,就赶紧扫描公众号里提供的二维码,向对方转账2000元要求解冻。事后,小王越想越不对劲,就拨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才发现自己的信用卡根本没有逾期,而是落入了诈骗陷阱,白白损失了2000元。

无独有偶,学生小李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关注某商家微信公众号免费领礼物”的链接后,便随即关注了该公众号。根据公众号提示,小李填写了微信号、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以方便商家邮寄礼物。最后,该公众号提示小李:“为保证每人只能领取一个礼物,需要提交收到的‘手机验证码’”。当小李按照提示输入验证码后,微信钱包里的钱竟被神不知鬼不觉地转走了,这时小李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上面这些都是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诈骗的常用手段,他们在公众号中植入虚假广告、钓鱼链接,令大家防不胜防。为此,笔者给大家提个醒:

1.擦亮“火眼金睛”。许多虚假公众号都会披上“某企业、某公司”的外衣,用以迷惑使用者。这类公众号尽管与官方公众号十分相似,但它们的注册认证信息只能为“个人”。这是虚假公众号与官方公众号的最大区别。

2.不要在公众号内随意填写个人信息。不法分子要想利用公众号骗取大家的钱财,一般都需要用户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以及手机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建议大家在使用时多多留心,不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3.切勿随意邀请好友关注或自己转发公众号链接。不法分子经常会利用“免费领礼物”“转发得红包”等诈骗手段,诱导使用者掉入自己的“陷阱”,或扩大虚假公众号的传播范围。大家在没有确认公众号的真假之前,切莫贪图小便宜,使自己乃至更多人掉入陷阱。

4.如若发现自己不慎掉入公众号陷阱,在第一时间报警求助,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武警金华支队  何博帅、余宁磊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