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桑林峰

70年沧桑巨变,70载换了人间。“退伍包机,立功老兵坐进头等舱。”这样的新闻,见证时代变迁。

谈起70年的变化,很多官兵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在衣食住行上。过去蓝绿之色遍中国,现在五颜六色新奇美;昔日珍奇华美多贵重,今日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处处多见小平房,今天座座高楼拔地起……

军人四海为家。出行的变化,无疑最让军人为之感慨、为之自豪。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变化可谓“当惊世界殊”。

1978年,邓小平在日本访问,乘坐时速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那一年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只有5.2万公里,虽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翻了一番,但高速铁路里程还是零。

2019年5月,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刷新了人们对“中国速度”的认知。今天,官兵休假旅行、演习演练、遂行任务,乘坐高铁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再次回顾官兵的出行史,变化之大让人感叹不已。

神仙湾哨卡的四级军士长牛德龙说,10多年前他第一次探亲,用了8天8夜。最近一次回老家,坐飞机、乘高铁,12个小时就够了。

再拿川藏线来说,过去只有川藏公路可以通行,官兵家属来队,要下很大的决心。很多时候,往往军嫂来队见不到丈夫,那是因为道路经常塌方。等道路修好,军嫂的假期也到了。还有的时候,军嫂到了部队却迟迟下不来,那是因为大雪封山,道路走不通了。2000多公里的川藏线,演绎着一个又一个“上不去、下不来、见不着”的凄美故事。

有一个叫荣许兵站的地方,驻于西藏芒康。10多年前,军嫂上去一次也得10多天。兵站成立60余年,没有一个军娃上去过。主要是那里道路实在不好走,而且供氧有限。直到近几年道路和兵站条件改善,家属才得以在最好的季节带孩子上高原探亲。出行的方便,终于使这个高原兵站传来军娃的笑声。

今天,随着动车开进边城,机场修到高原,舰船连通海岛,从此“千里边关一日还”,“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那些“穿越大半个中国,只为多看你一眼”的浪漫之约变得越来越容易。特别是随着改革的调整、官兵待遇的提高,“追你追到天边边”,变成了“陪你陪到天边边”;“自古忠孝难两全”,变成了“让尽忠的也能多尽一点孝”。

军队是要打仗的,讲究兵贵神速、以快制慢。要想制胜战场,出行快捷是重要保障。

还记得抗美援朝战争吗?入朝作战初期,我志愿军遂行任务基本靠腿,一个军只临时配备100辆左右的汽车负责运输物资;而美军几乎全部机械化,每个师编有各种车辆3800余辆。这场战争,我军虽然胜利了,但机动能力不强也让我们吃了不少亏。

现在,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有了航母,并前出西太平洋开展实战化训练;轰-6K、歼-20多次战巡南海,运-9、运-20能够有效实施战略投运,“中华神盾”一次又一次护航亚丁湾……这样的有效抵达,既彰显我军“出行”的快捷高效,又体现我军装备的快速发展。

出行之中见巨变。目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国梦、强军梦。

三军律动,实力为本。有效抵达,才能有力护佑。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军人享受着发展的成果,也守护着丰收的硕果。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