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与平庸的不同,并不在于懂得道理的多少,而在于把道理付诸实践,变成自觉行动的良好习惯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电影《后会无期》中这一句经典台词,让人不胜唏嘘。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数不清的道理陪伴左右,不论是亲人前辈的苦心教诲,还是朋友师长的善意提醒,或是各种媒介上的人生哲理,总是时不时传入耳膜、映入眼帘。为何到头来,有的人成为人生赢家,有的人却“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是道理没有用,而是一些人没有把道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自觉行动的良好习惯。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各种“成功学”大行其道,各类“心灵鸡汤”铺天盖地。人心变得活泛,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期待着自己听到一个受用的道理,就能一蹴而就地实现成功,一朝一夕间便梦想成真。可是,“激起了奋斗意识准备好好干,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学习锻炼计划制订得很完美,还没开始便束之高阁”“干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往往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有人将其总结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蹉跎岁月”。道理都懂,为何难以坚持?归根结底在于缺乏毅力、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一种生活体验:当我们去爬山时,如果你不断看山顶,通常爬不到半山腰就会泄气;相反,专注于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耐心攀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翻越,往往都能爬到最高处。这就是行动的力量。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卓越与平庸的不同,并不在于懂得道理的多少,而在于把道理付诸实践,变成自觉行动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有人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一种信念。从点滴小事做起,专注于一个方向,把自己认同的人生道理变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读书、写作、健身或是自省,坚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以上,回头再看自己的人生,定会有令人惊喜的变化。成就总是和好习惯相伴,千里之行,始于从此刻坚持下去的一个习惯。正如歌德所说,“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即投入行动”。
(作者单位:中部战区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