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专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信息作战第4方队

观天测地火眼金睛


■郭文彬  本报记者 韩阜业

“向右——看!”伴着将军领队铿锵有力的口令,信息作战第4方队受阅人员和装备整齐列阵,气势磅礴地通过天安门广场。

参阅的四型装备分别为气象水文观测车、地形勘测车、预报保障车和测绘导航信息服务车,均是首次亮相天安门阅兵场。方队作为战场信息作战的重要力量之一,可获取、处理各类战场数据信息,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方队领队为邓洪勤少将、金锋少将。参阅官兵来自一支有着悠久历史的部队,红色基因深植于官兵血脉之中。1982年11月29日,中央军委授予该部“丈量世界屋脊的英雄测绘大队”荣誉称号。该部官兵锁定珠穆朗玛峰8848.13米的精确高程,创下了世界重力测量的最高点纪录。

部队组建之初,一直在西藏雪域高原执行各类测绘任务。从唐古拉山到喜马拉雅山,他们攀陡崖、越冰川、爬雪山、蹚冰河,用双脚丈量山川大地,完成了西藏高原第一代军用地形图的测绘任务,填补了世界上最后一块无图区的空白。

从罗布泊到阿尔泰山,从塔克拉玛干到喀喇昆仑山,广袤的西北大地也见证了测绘官兵的执着与顽强,见证了他们书写的无数测绘领域的传奇故事。

为了将国土精确“复制”到图纸上,测绘兵必须“走到、测准”。高级工程师张民入伍38年,两进罗布泊、三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四上阿尔泰山、五登喀喇昆仑山,用一双“铁脚板”丈量216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徒步行程累计15万公里,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100多座。

信仰穿透岁月,精神代代传承。该部官兵把对党的忠诚融入事业,始终铭记“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把一流的标准融入任务;始终追求准确、精美、卓越的成果质量,把制胜的担当融入岗位。

几十年来,该部番号多次改变,保障打赢的职责使命从未改变,驻地多次变换,矢志强军的初心始终不改。官兵们先后进行了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青藏高原和西北荒漠的测量,填补了我国2项技术空白区,破解了多个制约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测绘保障难题,完成了多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国防科研试验等重大保障任务。

几十年来,随着多型装备更新换代,稳定性、可靠性、精准性得到大幅提升,该部保障能力也不断提升。走上阅兵场的几型装备,正是该部装备体系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装备方队中基准车驾驶员杨飞说,装备只是“看得见”的部分,在装备背后,还有着更大的体系在支撑。从个体到平台,从平台到体系,测绘官兵不惧珠峰的寒风暴雪,不畏战场的枪林弹雨,能打胜仗的底气越来越足了。

盛夏时节,一场联合实兵演习的号角吹响,该部依令派出力量支援某演练课目保障任务。此时的训练场上,地表温度高达50℃。该部前出分队坚持走在队伍前列,踏遍几十万平米训练场的每个战位,反复勘察演练场地、研究课目内容、设计战术动作。演习当天,随着指挥中心一声令下,一条条作战信息化作一道道无线电波,在前线后方高速流转,一幅立体透明的战场图景,生动地呈现在指挥员面前。

演习完成后,“中军帐”的一位参谋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有了你们的支援保障,我们就有了看穿战场的火眼金睛!”

永葆受阅荣光,争取更大光荣。投身改革强军新时代,该部官兵将肩负起新的使命任务,用“铁心向党”的忠诚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一次次的南征北战中,锻造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精兵劲旅,书写新的壮丽篇章。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