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齐划一的装备方阵中,一个方队身披数码迷彩,高擎通信天线,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它就是信息作战第3方队——我军信息通信的一支拳头力量。
这个方队的4个排面,由最新国产四型装备组成,车上形状各异的信号装置,生动展现了我军信息通信装备的发展与进步。方队领队为孙宝泰少将、景贤舫少将。
这次受阅的四型装备是我国机动通信装备的最新成果,具有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手段功能多、信息化程度高、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对提升我军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全域作战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未来战场信息制胜,高效可靠的指挥通联左右战争胜负。为战场打赢织就信息天网、传递制胜号令,通信兵就是信息化战场的排头兵。
人民军队的通信兵诞生于南昌起义的隆隆炮火声中,以“一部半电台”起家,以简陋的通信装备,与优势之敌展开了高强度的电波较量。在反“围剿”、四渡赤水、百团大战、转战陕北、三大战役决战等革命战争中,通信兵屡建奇功。毛主席曾赞誉道:“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几十年来,我军通信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单一手段发展到多种手段、从单台单站发展到综合网系、从保障“中枢”发展到体系保障,信息通信力量已嵌入信息化战场的各个环节。
养兵千日千日用,决胜千里千里通。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方队官兵所属的这支部队始终常备不懈。在人民群众遭遇特大自然灾害时,他们视灾情为命令,在第一时间建立起通信联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指挥救灾抢得先机。在历次阅兵、香港澳门回归、奥运会等重大活动中,他们精心组织、精心保障,出色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保障任务。
2009年和2015年,这支部队两次在阅兵中精彩亮相。受阅官兵传承红色传令兵的光荣传统,在阅兵场上不断追求极致、超越自我,一次次用汗水浇灌出荣誉之花。
驾驶1号基准车的丁玉森已是第3次参加阅兵。3次受阅3次驾驶1号车,他是整个方队的“引导员”。这个身材挺拔、目光坚毅,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的老兵说:“能够驾驶1号车,引导方队通过天安门,是我一生最荣耀的时刻……”
10年之间3次受阅,丁玉森亲眼见证了我军信息通信力量的发展壮大。2009年国庆阅兵,通信兵方队只有两型受阅装备;2015年胜利日大阅兵,“指挥信息系统”方队展示了我军四型信通装备。“这次阅兵,我们方队列入信息作战模块,新一代信通战车性能更好、功能更全、科技含量更高,支撑作战能力更强……”丁玉森兴奋地告诉记者。
装备在升级换代,人员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方队受阅的官兵90%以上拥有本科学历,均能操作2种以上信通装备,20%的官兵拥有执行大项任务经历。训练场上,这些信息化尖兵把体能和智能相结合,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发明训练辅助器材数十种,利用数据软件开展动态分析,在苦训、精训、巧训中向着完美无缺、毫厘不差的目标发起冲锋。
新时代传令兵的“好样子”,既要留在阅兵场上,更要立起在未来战场上。面向战场、面向联合、面向体系,这支部队加快体系重塑、力量重组,职能任务进一步拓展,核心能力大大增强。
他们不断构建完善空、天、地全域性动态信息网络,推进装备建设向数字化、集成化、多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支撑联合作战、全域作战的“神经血脉”“耳目中枢”。
近年来,他们先后完成海上维权、卫星发射、援建维和等重大通信指挥保障任务,机动通信力量还走出国门,参加了“东方-2018”“和平使命-2018”“和平友谊-2018”等重大联演任务。
光荣受阅,使命在肩。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驶过阅兵场,驶向练兵场,官兵们正不断用实战标准锤炼打赢本领,向建设一支能打胜仗的新型作战力量的目标大步迈进。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