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专号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略支援部队方队

融合跨越,凝聚新力量


■陈 刚  者鸣佳 本报记者 韩阜业

钢枪在手、呼号震天,阵容如山、气贯长虹……沿着长安街稳步走来的,是战略支援部队方队。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亲自为战略支援部队授军旗并致训词。那一刻起,战略支援部队作为一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战略支援部队在改革强军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走过不平凡的历程。

组建以来,战略支援部队积极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扎实开展新型领域对抗演练和应急应战训练,充分发挥战场环境保障、信息通信保障、信息安全防护、新技术试验等保障力量作用,推进新型作战力量加速发展、一体发展。

此次阅兵是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以来,首次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该方队领队为王学武少将、康怀海少将。

忠诚本色,赓续部队红色血脉

战略支援部队虽是一支新生力量,但其所属部队有着辉煌、厚重的历史。

纵观所属部队的建设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战斗史,一部“有信仰、有信念”的血脉传承史,一部“守纪律、勇担当”的艰苦奋斗史。

忠诚底色历久弥新。阅兵方队“第一堂党课”上,方队领队康怀海少将话语铿锵:通过这次阅兵任务,我们要续写优良传统新篇章。

“要以对战略支援部队负责的担当精神,全力以赴投入阅兵工作,坚决完成这一神圣任务。”方队政委王学军不会忘记,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胸中燃起的那团火……

阅兵场上,战略支援部队方队队员目光如炬、气势如虹,以昂扬姿态展现新型作战力量风采。此时此刻,全军各个战斗岗位上,战略支援部队官兵潜心戈壁荒漠、隐身深山密林、搏击远海大洋,坚守战位机房……方队第1排面排头兵任振涛郑重地说:“我的身后是整个战略支援部队!”

面对转型挑战,战略支援部队党委提出,越是高度分散部队、技术性强单位,越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立起规矩、形成规范。他们把严抓部队管理和日常养成,作为能打胜仗的基础工程,要求全体官兵强化打仗意识、锤炼战斗精神,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向作战部队转型、向聚焦打仗用力。

2016年元旦,部队成立第二天,战略支援部队机关就通过视频连线,抽查所属部队作战值班情况。次日一早,检查通报发往各个单位,对不符合战备标准的单位和人员点名批评。

成立就吹“冲锋号”,快马加鞭未下鞍。组建以来,战略支援部队聚焦常态运用、持续备战,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做到部队边建边用、边练边用、常态部署、持续运用,当好新型安全领域的警戒哨、巡逻兵。

融合跨越,彰显战略支援风采

“向右——看!”

方队领队王学武少将的口令,浑厚有力、直穿云霄。

“1——2——!”

方队队员洪亮的呼号声响彻天安门广场。

正步铿锵,落地惊雷,步幅步速米秒不差,受阅官兵浑然一体,宛如一人。

鲜有人知,就在组建战略支援部队方队时,做到“浑然一体、宛如一人”曾被认为是一项难度极大的任务。

方队人员来自163个团级以上单位,横跨全国27个省市,各单位管理模式、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不尽相同,如何解决“融合”问题,成为摆在方队面前的首要课题。

“融合,首先要做到思想融合。”方队长满强说,只有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个人感情的高度融合,才能合拍合心、形成合力,最终“合”出高度一致、威武雄壮的钢铁方队。

随着阅兵任务的稳步推进,一系列融合的“组合拳”有序实施,增进官兵感情,融合部队文化,不断激发官兵新的热情和激情,确保方队始终保持高昂的训练动力、战斗士气。

“融合”既是战略支援部队的立身之本,也是制胜之道。组建以来,部队官兵把整合自身、融合条块、融入全军,作为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必须顺应的发展趋势、必须面对的紧迫要求,积极支持融合、参与融合、推动融合。

围绕推进融合,部队提出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更新思想观念,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阶段;在新型力量建设中同向而行,同向发力;以合心实现合力、靠融合走向联合,不断推动力量联合向能力集成转变,推进跨域融合,实现能力跃升。

阅兵场上,战略支援部队方队队员昂首挺胸,阔步前进。放眼神州,战略支援部队也在全军联合作战体系中大步向前。

创新制胜,凝聚新型作战力量

2016年8月29日,习主席视察战略支援部队机关时指出,战略支援部队建设,最需要的是创新,根本出路在创新。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战略支援部队各级积极适应新体制、找准新定位、确立新标准,用创新思维、崭新理念、前瞻眼光,加快推动实战化训练转型;围绕夯实技术基础、提升指挥水平、形成整体能力,初步形成以技术训练、指挥训练、体系训练、融合训练为主体的新型训练体系建设方向。

创新,是战略支援部队的天然特质。

方队组建不久,一套自创的“规格训练七步法”迅速被总结推广。“角度、高度、速度、尺度,把每一个动作标准化,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素养。”方队领队王学武少将说,作为新型作战力量,把创新意识融进血脉,才能展现战略支援部队官兵的时代风采。

“教兵之法,练胆为先;练胆之法,习艺为先。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这是方队主教练郑铁良多年研究军事体育训练理论的心得,更是他执教方队的施教方针。

这次阅兵是郑铁良参加的第五次大阅兵任务。鬓角虽已泛白,但他目光似剑,精神饱满。郑铁良自信地说:“战略支援部队官兵大多从事科技工作,理解能力好,发散思维强,最能迸发出创新火花。”

阅兵场连着未来战场,作为一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战略支援部队把创新视为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动力之源。将士们笃信:只有加强原创性、关键性技术攻关,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把每一个创新“火花”落实在提升实战能力上,才能形成科技制胜的“燎原之势”。

天安门广场,方队队员正步行进,步伐铿锵而豪迈。

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飘扬,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方队每名受阅队员的内心澎湃着时代的潮音。

走过阅兵之路,是一次成长,是一次磨砺,而在方队队员内心,这是一次向党和人民的庄严宣誓。

此刻,距离首都天安门广场数千公里之外的海岛、戈壁,许多战略支援部队官兵正坚守在战位上——

方队第13排面队员张峰的战友,正在积极排查故障,为即将到来的试验任务做准备;方队第10排面队员彭朝阳的战友,正在莽莽群山中的战位上值班;方队第2排面队员吕蕾的战友,正带队挺进沙漠戈壁无人区,备战某项重大演训任务……

天天在打仗,时时在战斗,战略支援部队官兵随时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