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卡其色衬衣、墨绿色春秋常服,脚蹬战靴、手握钢枪,火箭军方队踏着激昂的军乐节奏,以战略导弹兵特有的威武雄壮之势,向着天安门昂首走来。
今天,由火箭军某基地司令员薛今峰少将、政委张凤中少将为领队,由350名士兵组成的火箭军方队,首次代表火箭军、首次穿着战略军种服装通过天安门,接受习主席、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火箭军是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我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从卢沟桥边的第一片营地到崇山峻岭中的第一座发射竖井,从大漠戈壁的第一朵蘑菇云到东海演习的第一次初试锋芒……战略导弹部队随着新时代到来,加快转型重塑,由“兵”变“军”不断发展壮大。
此刻,方队352名将士踏着同一个鼓点,步履铿锵。在铿锵的足音里,火箭军官兵走过昨天、阔步今天、奔向明天,加快建设步伐,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庄严的时刻,威武的排面
“向右——看!”随着方队领队一声令下,火箭军方队352名受阅官兵,炯炯有神的目光齐刷刷聚向天安门城楼。在这场国之大典中,火箭军以战略军种的崭新形象,光荣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伴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阔步前行。在迈向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征程中,洋溢着蓬勃朝气的火箭军,始终行进在世人关注的目光里。
一声“向右看”,并不复杂的口令与动作,却是此时火箭军官兵“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真情流露,也是战略导弹部队重要地位作用和坚强信心决心的充分展示。
来自“东风第一旅”的导弹操作号手毛绪东行进在第一排面。尽管皮肤已被晒成了古铜色,当秋日清澈的阳光洒在身上,毛绪东仍备感珍贵、格外温暖。
“东风第一旅”驻地“周边山连山、头顶一线天”,阳光是难得的奢侈品。官兵常年坚守在幽深的地下长城,难辨日月晨昏,便用水彩笔画出一个个红彤彤的“太阳”,每天清晨准时“升”起在战斗岗位上。不久前,战友们成功发射某型洲际导弹。毛绪东说,他一定要替大家将这份喜悦带到天安门。
来参加阅兵前,“东风第一旅”41名参阅战士,专程到烈士陵园向首任旅长董春儒告别:一定用最好的表现,迎接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当年,老旅长带着部队钻山沟、上高原、走戈壁,转战12万多公里,组织发射4枚导弹,探索总结出多种“剑法”,自己却倒在战斗岗位上。弥留之际,他说:“把我埋在离导弹最近的地方……”
这些年来,该旅先后经历6次移防、4次转隶、多次换装,每次党指到哪里,他们就把根扎在哪里。战士们说:“我们的一举一动连着中南海,连着国家大战略,奉献再多也值得。”
崭新的军种,崭新的起点
此次阅兵,经历改革重塑、实现“兵”到“军”跨越的火箭军部队全新亮相。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亲自决策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亲自授予军旗并致训词。火箭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军种。
这一决策,蕴含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推进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深邃战略思考,凝结着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坚定决心意志,承载着对战略导弹部队的殷切期望重托,开启了火箭军建设发展新的伟大征程。
新军种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
走上阅兵场,方队队员、某导弹旅中士何鹏辉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信念的升华。
两年前,何鹏辉转隶到新组建的某导弹旅。一到新单位,他就参加了野外连续8个月的实战化训练。训练的强度难度,让身为优秀导弹发射号手的何鹏辉也有些难以承受。
如今,作为新组建作战部队受阅代表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习主席检阅,再回首那段艰难时光,何鹏辉心中豁然开朗:正是有了强军目标的催征引领,改革强军的时代伟力,战略导弹兵的忠诚担当,全旅才得以实现当年全员具备新型导弹实装操作能力。
改革强军,意味着调整重塑。这几年,按照中央军委深化改革统一部署,火箭军从上到下思想统一,服从大局执令如山,坚决拥护改革、坚决服从改革、坚决落实改革——
优化领导指挥体系,调整职能、精简机构,规范领导、指挥、保障关系;优化主战力量体系,科学调整力量布局,合理确定结构和部队编成;优化综合保障体系,提高建设水平,增强保障效能……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向纵深推进。
方队昂首向前,阔步新时代的火箭军官兵在这个灿烂秋日写下新的忠诚誓言——
带着最高统帅的特殊关怀,带着人民领袖的深切厚爱,一定以一流标准创一流业绩,不断强化火箭军意识、具备火箭军能力、树立火箭军形象、珍惜火箭军荣誉,为强军兴军做出更大贡献。
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
横看成线,纵看成线,斜看亦成线。
行进通过天安门的队列里,火箭军方队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现场观礼的人们有的热情鼓掌,有的不停拍照……执掌大国长剑的“剑士”们走上阅兵场,英姿飒爽,表现完美。
方队官兵全部来自驻地偏远、环境艰苦的一线作战部队,从事着高技术专业岗位,大多为工匠型、专家型、复合型人才。“精心铸剑、潜心砺剑、善于亮剑”是他们共同的战斗宣言;“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是他们共同的职责使命。
方队队员、来自火箭军某导弹旅的导弹号手赵一奔,曾作为装备方队载员参加了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和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此次受阅,被选拔为火箭军方队成员,他坚持用一流标准专攻精练每一个动作。他说,训练场就是战场,任何训练都得按照打仗的标准去完成。
从“固定发射”到“机动发射”、从“择机发射”到“随机发射”,这些年来,火箭军部队实战化训练步步深入推进。作为“车轮上的部队”,部队常年转战南北,机动距离延伸到数千公里,作战地域覆盖“全疆域”。
那一年,“巡航导弹第一旅”6发齐射打出“满堂彩”,现场见证这一壮观场景的刘祎瑛,至今心潮澎湃。
如今担任方队中队长的刘祎瑛,经常以那次发射任务鞭策自己和队员。方队队员豪情满怀地表示,火箭军是大国的象征、民族的尊严,不仅要在阅兵场上争当一流,在训练场上也要不断将实战化训练求实向深推进,砥砺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同频的步伐,共鸣的心声
十里长街,三军列阵受阅。新时代充分展示国威军威的首次阅兵,既是血性忠诚之阅,也是打赢能力之阅。
火箭军作为高技术军种,人才是胜战之本。以士官为主体的火箭军方队,正是火箭军驾驭高新装备人才方阵的缩影。
来自“常规导弹第一旅”的四级军士长赵海涛,曾经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今天,带着10年来的砺剑成果,他再次走上长安街接受检阅。
10年里,赵海涛连续4年担任旅新兵营总教练,培养出1500余名合格士兵。他还担任了发射专业一级操作号手兼发射指挥长,能胜任7个专业岗位操作。
方队政委张伟介绍说,除2名领队是将军,方队成员都是士兵,绝大部分为部队发射、测试、装检、工程等岗位的优秀士官。放眼整个火箭军,这样的士官人才队伍已成为部队托举长剑飞天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火箭军通过培训式比武、实战化历练、认证式考评等多种途径,催生新型士官人才方阵迅速崛起。6000余人先后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入选火箭军士官尖子人才库,多名士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荣获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的一级军士长王忠心、被授予“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荣誉称号的班长盛德华、8次将导弹送上蓝天的一等功臣何贤达……这些年,一个个优秀士官的名字被写入火箭军建设发展的史册,折射出整个火箭军部队高素质人才方阵的壮大崛起。
长街列阵精神抖擞,强军征程步履坚定。以昂扬面貌接受检阅的火箭军方队队员,用坚实的步伐传递出全体火箭军官兵的共同心声:始终保持只争朝夕、紧前快干的拼劲,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闯劲,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本报北京10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