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就是能从事物的细微变化中看到可能的发展趋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见微知著。《孙子兵法·行军篇》讲:“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事物的真实面目,往往被一些司空见惯、看似微不足道的现象所掩盖。战场上,不仅要对事物从宏观上分析判断,而且还要善于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拨开各种“面纱”和“迷雾”,透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胜战贵在知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战场情况变幻莫测,指挥员只有洞隐烛微,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战争史上,靠敏锐洞察力创造胜利的奇迹数不胜数。1791年深秋,拿破仑的一支大军在皮舍格柳的统帅下向荷兰进军。荷军自知不敌,便把运河水放出来阻挡法军的攻击,法军面对大水无可奈何开始撤退时,统帅皮舍格柳发现树上蜘蛛正在大量吐丝结网,联想到干冷天气即将来临,江河即将封冻,果断命令部队停止撤退。果然寒潮到来,江河封冻,法军踏冰过河,攻占了荷兰要塞,取得了胜利。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指挥作战,能够“吃一个,看一个,挟一个”,正是由于他善于从微观的连接点入手,窥见战斗发展的规律,做到了作战指挥中的“包天的胆略”与“描花绣朵”绝妙地结合,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有机地协调,创造了中国近代革命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例。
败战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很多时候,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瘸了一匹战马;瘸了一匹战马,败了一次战役;败了一次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首古老的英格兰民谣,反映的是1485年英格兰国王理查三世在博斯沃思战役中被击败的史实。马蹄铁少一根钉子,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桩小事,但正是由于这个细小的失误,最终酿成了失败的结局。任何一次战役,不管规模有多大,都是由若干个具体的细微环节构成的,每个细微环节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哪个环节没有考虑好,或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全局,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战争信息化程度越高,这个问题就越突出。在快速机动能力、精确打击能力、远程攻击能力和大规模毁伤能力空前提升的今天,每个细微环节对战争的成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谋战精于入微。美国作家托夫勒在《未来战争》一书中写到,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你可能拥有100∶1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也可能会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要想在未来战争中避免小错误导致大失败的悲剧,需注意对各个环节弥缝补漏。美军制定突袭本·拉登计划后,为了避免重大伤亡甚至作战行动失败,海豹突击队在实体模型中进行了3周的演练,对如何穿过院子周围的马铃薯地、门是向外开还是向里开等细微环节都进行了反复的模拟训练。1981年,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核反应堆只花了2分钟时间,而突袭队却为此准备了长达20年之久,对突击的时间、环境等细节进行了几千次的演练。开国大将粟裕,终生不会打牌下棋,不会喝酒跳舞,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地形、看地图、研究战术,指挥所里悬挂着从比例尺1∶20万到1∶100万不等的地图。粟裕在战场屡战屡胜的秘诀之一,就是熟知战场场景的每一个环节。正是这种备战打仗的求精求细精神,造就了“常胜将军”的美誉。可见,谋战重在精细入微,备战打仗绝不是一句空话,细节上准备越精准越充分,胜利就愈有保证。
总之,知微影响决策、凝聚效能、体现艺术,欲在未来战场上克敌制胜,指挥员不仅要胸有全局,始终关注战略全局的发展变化,而且还要善于洞察战场的细微动向,做到精细入微、见微知著、洞隐烛微、通幽洞微,从而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作战的胜利。
【延伸阅读:本版《集智者胜》(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