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我军校毕业后分配到驻辽宁省某部工作没多久,部队就接到了赶赴哈尔滨参加抗洪抢险的命令。
一路乘闷罐车赶到哈尔滨,因为情况紧急,背包没来得及打开,饭没吃一口,每人抓起一个馒头就直奔险情最为严重的哈尔滨江北外贸大堤。
松花江水浮两岸,哈尔滨危在旦夕。眼看着无情的洪水噌噌往上涨,我们抓紧时间用沙袋构筑子堤抵挡洪水。当时的口号是:“人人都是一根桩,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人亡堤存,誓死保卫哈尔滨”。我所在连队的指导员就是哈尔滨市南岗区人,为了迎战一次又一次的洪峰,他带领党员突击队日夜奋战在大堤上,根本没时间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妻儿。连里有几个来自湖北、湖南的战士,家中也遭了洪灾,有的亲人失去联系,战士们把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化作“不降洪魔、决不收兵,严防死守、决战决胜”的铿锵誓言。
“军人的价值在哪里?无怨无悔做奉献”。什么是军人的家国情怀?我想,“舍小家、为大家,危难时刻显身手,为民甘洒血和汗”——这,就是军人的家国情怀。
时光倒退到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三军将士闻令而动,打响了“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大会战。许多官兵放弃探亲休假,还有的推迟婚期,日夜奋战在救灾第一线。清除道路冰雪、转移受灾群众、运送救灾物资、抢修供电线路……他们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誓言,镌刻在了冰封雪裹的大地上。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突发8.0级特大地震。“灾情就是敌情,灾区就是战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克服余震不断、山高路险、山体滑坡等重重困难,哪里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舍生忘死、义无反顾。某部15名空降兵在气候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以生命为代价从近5000米的高空对茂县实施空降;原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在执行救灾任务返航途中,遭遇天气突变,不幸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原第二炮兵某旅休假军官、羌族排长陈大桂在地震来临时首先想的是救群众,自己与父母、新婚妻子、奶奶全部被泥石流卷下山崖……
人类社会总是在同自然既和谐相处又不断抗争中发展进步的。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从扑灭大兴安岭火灾到九八抗洪,从抗击“非典”到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再到抗击舟曲泥石流灾害,人民子弟兵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都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面对灾难,子弟兵一次次上演生死时速、“最美逆行”,把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写在了大地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赞誉,灾区的老百姓说“解放军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祖国利益高于天,人民利益重于山。军人的家国情怀注定与国家、与民族、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选择了军旅就选择了担当,穿上了军装就意味着奉献。“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就在责任重”,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军人本色和作风的体现,也是军人应有的家国情怀。
“人民军队人民爱,人民军队爱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热爱人民、忠于人民、服务人民、献身人民,永远是每个军人应尽的责任和无上的光荣。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