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猫耳篷”的灯光


■于永军

这里我要讲的是,汶川抗震救灾期间,我和我的战友们的一段经历。

在当年边境作战前线,有个众所周知的名词叫“猫耳洞”。汶川抗震救灾,部队住帐篷,狭小而简陋,我和战友们套“猫耳洞”之意而名之。一讲“猫耳篷”,大家便心领神会。

“灯光”则是一个比喻,确切地说是一种象征。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原济南军区前指直属分队曾设立过一个临时党委。由于其开会、议事的那顶帐篷里,灯光彻夜亮着,更由于其对直属小分队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被官兵喻为催人奋进的“灯光”。

2008年5月,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后,军区直属队迅即出动8支精干小分队,跟随军区前指执行指挥保障任务。由于震情紧急、情势严峻、人员和精力有限,加上直属小分队单元小、人员少、任务特殊,军区前指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直属小分队的政治工作,部队官兵的政治教育和组织工作一度出现了“空当”。正是在这节骨眼上,我奉命带两名同志赴都江堰地震灾区,专门负责组织军区前指直属小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政治工作。

使命所系,时不我待。到达都江堰的当晚,我们连夜了解情况、研究开展工作。所面对的现实情况是:8支小分队150多号人,分散驻扎在残垣断壁中的6个帐篷区域,分别遂行作战指挥保障、通信机要指控保障、技术支援等任务,人员机动性强、保障任务频繁、活动区域多变。常常是,这支小分队刚刚从映秀回来,那支小分队又奉命去青川;这边汶川恢复中断通讯的战斗刚刚打响,那边茂县又来了抢修器材的新任务……虽然各单位都隶属军区直属队编制,但任务却是“各自为战”。这种情况下,应如何有效实施组织领导?自己身负使命该拿出什么样的办法?到达都江堰的第一个晚上,躺在窄小的行军床上,我失眠了。辗转再三,索性爬起来,到帐篷营区转一转,理一理思路。

帐篷营区扎在都江堰养鹿场一片相对空阔的草地上,一顶顶帐篷在蛾眉月的映照下,显得分外静谧。奋战了一天的官兵早已进入梦乡,间或从帐篷里传出香甜的呼噜声。沿着草地旁的小路轻轻走着,我的思绪在各个帐篷中游动。猛然间,想起电影《奇袭》中的一句话:“问问战士。”对,问问战士,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念头一闪,我不由得打量起将要在自己30多年军旅生涯中留下难忘一页的新环境:夜幕笼罩的营区,四野俱寂,唯有一处帐篷中亮着灯光。我知道,那是军区通信团小分队的值班室。那灯光,暖暖的、润润的,在夜幕中格外明亮,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安全感。望着灯光,我受到了启示。

翌日早饭,我就征求了几个团队领导的意见,在得到赞同后,召开了8支小分队负责人参加的前指直属保障分队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组建了“直属通信分队临时党委”。从此,军区前指直属分队抗震救灾中的政治工作,有了“具体统”的领导;上级有关政治、思想和组织工作在直属小分队中落实,也有了依托。

临时党委从组建到完成其使命,总共不到3个月,但对前指直属分队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抗震救灾任务完成,却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临时党委的领导下,用上级的指示号令统思想、管行动,官兵有了主心骨;临时党委班子做表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形成了“跟我来”“看我的”“哪里艰苦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鲜明导向。经过临时党委的有效组织,我们还开展“战地立功”“火线入党”活动;组织了原济南军区直属部队“抗震救灾科技服务队”,一下子拉出了修理电视机、计算机、农机、汽车等12个服务小组,活跃在都江堰街头,为受灾群众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推出了“山东省迎奥运火炬手”张桐春、“全军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孙鹏、“全军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房勇等一批先进典型……

“战地诗歌会”上,士官小梁的一首《灯光》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那是一种信仰,那是一种力量。有了信仰,地动山摇无所惧,天塌路陷斗志昂;有了力量,再大困难经得起,再险任务敢担当;有了信仰和力量,万众一心志如铁钢,履行使命甘蹈火汤!”这里的“灯光”意象,及承载于其上的信仰和力量,说的不正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吗?

在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日子里,回望“猫耳篷”的灯光,一种感悟更加深切和清晰:枪杆子听党指挥,“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军魂早已融入人民军队的血液,成为我军最可宝贵的政治基因和胜利密码;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越是环境艰苦、越是任务艰巨,政治工作越加重要、作用越加凸显。汶川抗震救灾,10万将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党员干部“哪里灾情最重,哪里就有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一道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这不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诠释吗?今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仍然是我军履行新的使命担当、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力量所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