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每一朵浪花都见证大海的澎湃

——从第七届科博会看70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单慧粉

科博会上展出的一款教育编程机器人,吸引观众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刘 坤摄

写在前面的话

火星探测器、高温超导磁悬浮车、5G+远程医疗……前不久举行的第七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科技产品闪亮登场,令观众赞叹不已。

科博会,是观察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一个窗口。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蛟龙”探海到高铁飞驰,从北斗组网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如今,一个个新兴产业蓬勃生长,一处处创新高地接续崛起,科技创新支撑起跨越式发展。

创新不竭,动力不止。涌动的科技发展大潮,让中国经济的内核不断壮大,创新这个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日渐彰显,持续释放出更为强劲和充沛的新活力!

科技发展提升中国名片“含金量”

按照真机1∶1比例构造的驾驶舱内,视景系统呈现逼真的飞行环境,体验者缓缓推动操作杆,同时用脚踩踏踏板调整飞行方向……第七届科博会现场,R22飞行模拟器依仗酷炫的飞行体验圈粉无数。

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因“飞机少了点”凑不够空中梯队,受阅飞机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后不得不再次起飞。2018年,我国水陆两栖飞机AG600踏浪而起、直插云霄。至此,运-20、C919、AG600国产大飞机“三剑客”实现蓝天聚首。从1949年到2018年,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半个多世纪。

从零起步、由弱到强,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历程,映照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铿锵步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和世界主要国家相比,工业水平落后百余年。

“亚轨道运载火箭主要在空间飞行实验验证方面为科研院所提供服务。”科博会展馆一隅,展区负责人李其畅正为观众作讲解。据介绍,我国工业增加值已突破30万亿元大关,按不变价格计算较新中国成立初增长900余倍。换句话说,我国用7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同为明星产品,“复兴号”动车组、高温超导磁悬浮车、北斗卫星、D200超声速巡航靶弹等模型前,也聚拢了很多观众。

“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早已留在人们记忆中,疾驰如飞的高铁成了中国成就的范例。”“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前,一位老人侃侃而谈。据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超13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3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光阴荏苒,奋斗创造奇迹。借力科技创新,我国已建立了门类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现代工业体系,在重要领域形成了一批世界前列的工业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达18.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3万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增加到58.5%,科技发展不断提升着中国名片的“含金量”。

自主创新成为转型升级“加速器”

生活中,人们很难想象T恤衫上能“长”出屏幕。科博会上,一家科技公司为观众演示了这样的情景:工作人员把一款柔性屏嵌在衣服上,不但保持了着装的时尚感,而且实现了人机的全触控交互。

无独有偶。科博会上,记者看到不少柔性显示屏应用场景。据了解,2017年,我国第一条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目前,国内多家企业陆续推出各种规格的全面屏,打破了国外企业市场垄断。

“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产业、技术、关键材料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电子基础处处长王威伟说,实践证明,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科技安全。

曾几何时,我国制造业面临“缺芯少魂”的局面。2015年4月,我国4家国家超算中心被禁止购买国外高端芯片。一年后,基于我国完全自主处理器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便登上世界超算之巅。如今,3D NAND闪存芯片研发取得突破;人们借助5G瞬间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70年来,从发挥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自主研发、创新突破,我国生产方式更加高效,产品质量加速提升。

“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批量生产他国创新产品的国家了,中国制造正在转型为中国创造。”在纪录片《中国创造》里,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如此感叹。

凭借自主创新,我国工业体系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3.8%。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制造业正依靠创新驱动形成新供给,走上从制造到创造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智能化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智能机器人不仅对答如流,还能跟随动感音乐翩翩起舞;无人驾驶自动售货车能感受障碍物,路边顾客“招手即停”;“智慧检修工”挥动着机械手臂,灵活地为故障车辆做“体检”……漫步科博会各个展区,一股股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

此前,记者在距科博会举办地不远的重庆采访了解到,随着多家企业智能化发展板块的落地布局,重庆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探索层出不穷,智能工厂、智慧应用等智能要素加速集聚,不断为高质量发展灌注新动能。

今年8月底,来自深圳的一家创业公司发布了一款拇指防抖相机,搅动了电子消费品市场。这款加入AI剪辑的产品具备一键出片功能,让用户得以解放双手,记录生活精彩瞬间。就是这家企业,凭借高水准研发力压国外同类企业,产品销量近三年增长超10倍,营收增长7.6倍。

这仅是我国企业智能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强化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加速攻关核心技术、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明显。前不久公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居全球第二,跻身全球第一方阵。

开放的中国,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的“乐园”。以上海为例,每天新增30GB交通数据流量,为深挖数据潜能提供“燃料”;一个月,上海人工智能行业融资额就超过50亿元;一年间,每3个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才就有1个坐标在上海。

一叶知秋。在我国,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一系列创新利好政策如泉喷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印发,工信部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17个重点任务向社会广发“英雄榜”……人工智能犹如新的动力引擎,加速为百业赋能。在脉络清晰的发展蓝图下,人们已经能感受到一幅智能化未来的新画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