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旬的一天,作战支援营指挥通信连指导员杨超伦以“莫要沉迷手机游戏”为主题组织授课,官兵们整齐端坐、发言积极,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埋头速记……
“这才是杨超伦本来的水平,他第一次备课试讲时本想用‘传家宝’蒙混过关,然而却没逃过战士们的眼睛,让他又‘回炉’了两遍。”听教导员刘东半开玩笑地介绍,记者不禁好奇,这“传家宝”究竟从何说起?
原来,一个月前第一次备课试讲时,杨超伦所讲的内容与上一位指导员讲授的“谨防抖音中毒”基本相同,当时听课的上士屠志伟拿出去年的笔记一对照,发现小标题全部一致,就连最后的身边典型都是沿用去年退伍的技术能手。
“上次授课前,由于心理骨干集训、演讲比赛、连排战术考核等事项冲突,自己分身乏术,便想‘借鉴’下老指导员留给我的教案本。”杨超伦挠挠头,红着脸道出原委。这本在多名指导员手中流转的教案本就是他们口中的“传家宝”。
翻开教案本,从2013年至今的精品教案都汇编在内,从安全法规到心理疏导、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主题教育、从党史解读到热点追踪……堪称指导员们的教育资料库,“传家宝”的确名不虚传。
“这个‘传家宝’,对搞好教育有很大帮助,但也容易让我们形成拿来就用的懒惰思想。”杨指导员直言不讳,有时候工作忙起来,直接修改过去教案的情况在所难免,不少士官早就对很多教案尤其是精品教案耳熟能详,指导员一偷懒,他们就能发现。
“婚恋观的教育年年都一样,我耳朵都听出老茧了”“改革前连队的老典型,每次教育都要讲,殊不知很多情况和专业都变了”“战士小教员的授课全是指导员的‘味儿’”……广泛了解后,记者发现不少战士对过去“教育炒冷饭”的情况很排斥。
“教育是围绕官兵当前的‘活思想’解扣子,教育者不把精力心思花在摸清官兵思想、对症施策上,却想着投机取巧。”这一情况也引起了该旅领导的关注。为此,他们在摸清官兵活思想上下功夫,在发挥好“两支队伍”作用的同时,要求教育者在备课前做好思想调查;坚持“内容为王”,每月由旅营两级组织试讲、评教评议;沿用“传家宝”好的思想,禁止内容上照搬照抄;同时,要求指导员在汇编的教案中标记好官兵的听课反映、现场互动情况。
又逢教育日,记者走进筑城伪装营的教育课堂,某连指导员刘陈围绕“2019年已过大半,年初的目标是否依然清晰”为题授课。45分钟下来,他和半数以上官兵有过互动,战士们日常生活训练的照片和故事也被搬上屏幕,一堂课“活”了起来,官兵们纷纷重新反思自己的年度规划和目标定位。在最近的交叉评教中,全旅指导员授课满意度相较去年有了较大提高,笔记敷衍了事、教案雷同照搬、上课氛围不浓等情况都有明显改观。
微议录
授课不能照搬“老一套”
■第81集团军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张俊义
脱稿授课是为了督促施教者亲自撰稿、认真备课,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结合实际开展工作的能力。倘若不能领会脱稿授课的真正内涵,切实转变作风,单纯把脱稿授课当成一项任务,就脱稿论脱稿,搞“假脱稿”,着实有违倡导脱稿的初衷。
当下个别政治工作干部为了能够顺利脱稿,沿用之前成熟的授课提纲死记硬背,给自己凭空增加负担不说,教育质效更无从谈起,这样的脱稿授课不要也罢。
如今,信息传播方式和官兵接受心理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授课内容不引起共鸣就难以入心入脑,表达方式不灵活生动就难以春风化雨。教育者要想让教育进入官兵思想、见诸行动,就必须走出“老一套”的思维观念,从大家关心的身边事入手,向最关注的问题开刀。不妨在课堂上多一些真情实感和鲜活事例,少一些结论概念的照本宣科和空泛说教,因为只有“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授课才能直抵人心,让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