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边关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老马识途


■本期观察 段 青

所谓“老马识途”,说的就是“大黄”这样的马吧。

“大黄”2002年入伍,是连队经历2010年玉树特大地震后,军马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它反应灵敏、体格健壮,不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执行任务,都表现突出。

提起“大黄”,军马医罗继龙有说不完的故事。让他印象最深的,当属“大黄”认路的事儿。

那年5月底,驻训点上的草原刚刚泛绿。罗继龙像往常一样,晚上10点多出发,随勤务班一起去放夜马。这是一项辛苦活儿,为让军马吃到草原上新鲜的夜草,放马的官兵往往晚上10点出发,第二天清晨六七点才能回来。

那天凌晨,天气突变。先是刮风下雨,接着是大雪纷飞。驻训点海拔4000多米,变天本是常有的事,可在初夏时节下暴雪,罗继龙和同行的战士们还是头一回见。

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整个草原已是白茫茫一片。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收拢马匹尽快回营。可回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漆黑的草原茫茫无边,下雪起雾,能见度不足30米。

寒风刺人骨髓,他们走了很久也没走出去几里路。有位年轻战士已经被冻得体力不支,在马背上东摇西晃。罗继龙立刻让班长上马,坐在年轻战士背后保护他,同时贴紧身子给他取暖。马群也在这天昏地暗中乱了方向……罗继龙担心跑马、丢马,更着急了。

马匹四散,紧急关头,作为“头马”的“大黄”一声嘶鸣,马群渐渐聚拢回来。待收拢好马群后,“大黄”继续迈着沉稳步子,带着马群一路前行……

在这样一个风劲雪大的夜晚,“大黄”带领官兵和军马冲出重重困境,一个不落地走出茫茫雪原。

后来,“大黄”因年老体衰服役期满,即将面临退役。作为连队的“功臣”老马,按照规定,它将被送往沿海城市的公园“养老”度过余生。

也许是曾经送走太多朝夕相处的亲密“战友”,“大黄”仿佛也有预感:这一次走的该是自己。

那年退伍季前夕,每当战士进马厩喂马、饮马时,它都会深情地往战士们的怀中蹭,轻轻咬住战士们的衣角,泪眼盈盈。似是告别,似是挽留。

退伍仪式当天,“大黄”身披大红花,被官兵依依不舍地送上“大厢板”。汽车还未启动,官兵早已泪流满面。

发动机轰鸣声起,“大黄”也声嘶力竭地发出哀鸣,响彻云霄……汽车渐行渐远,大家在被泪水模糊的视线中,送走了连队资历最老的军马。

送走退伍的战士和军马,营区里一片沉寂。罗继龙平日里和“大黄”的感情最深,纵使心中有千般不舍,他还是红着眼圈尽力安慰大家:“‘大黄’这是‘退休’了,要去厦门疗养,不用再在高原上吃苦受累……”

数日过去了,营区早已恢复往日的宁静,难觅离愁别绪。直到一天午休时间,院子里隐隐传来熟悉的马蹄声……

“‘大黄’回来了!”营门口的哨兵激动地大喊道。大家被叫醒后一阵兴奋,一起跑到连门口,果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朝连队飞奔而来。

刚踏进连门,“大黄”跪坐在地上。它被大家簇拥着,像个委屈的孩子,眼泪簌簌流个不停。战友们注意到,它毛色暗淡,四肢沾满尘土,后腿处还有血痕。

官兵们感到不可思议,打电话询问运输马匹的司机,司机告诉他们,车子开到距离连队150公里的清水河一带休息时,“大黄”还在车上,再后来就不见了……他们一直派人寻找。

谁也不知道车子开了这么远,离开草原的“大黄”是怎么自己跑回营的。但这匹年近30岁的老马,还是不顾伤痛,克服重重困难“回家”了……

也许,在“大黄”的眼中,连队是闪烁光亮的地方,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不论在熟悉的草原还是在陌生的路上,它都可以朝着这道光芒一路飞奔而来。

那以后,“大黄”留在了连队,再也没有离开。它的晚年仍在风雪高原度过,而“战友”们时时刻刻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直都在……

“大黄”几年前去世,走的时候很安详,像是睡着了一样,大家把它埋在草原上、距离训练场不远的地方。

这匹识途的老马,再也不会离开家了。它将自己的生命,连同忠诚,永远地嵌入了这片深爱的雪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