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心中常燃一盏灯


■丁光辉

近段时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军史,发现了很多关于“灯”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种灯是探索真理、寻求光明的灯。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毛泽东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办公,并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这两篇光辉著作,就像黎明的曙光,驱散了迷雾,映红了沉沉暗夜,照亮了革命者的心。

八角楼的灯光,闪耀着精神的光芒。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只有心中常燃一盏灯,才能登高望远、洞察未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寻求光明。

贵州北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苟坝会议陈列馆内,有一尊毛泽东身披外套、提着马灯疾步行走的雕塑,还原的是苟坝会议期间毛泽东夜半赶往周恩来住处共商大事的情景。

在红军风雨飘摇、生死存亡之际,毛泽东总是以大局为重,想到的是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周恩来在《党的历史教训》中回忆:“别人一致通过要打……但毛主席回去一想,还是不放心,觉得这样不对,半夜里提马灯又到我那里来,叫我把命令暂时晚一点发,还是想一想。我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见,一早再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

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毛泽东黑夜中的马灯之所以照耀至今,那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盏为党为军而燃的明灯。事实证明,领导人心中有了光亮,才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光明之路。

苟坝的灯光,是人心之光,也是真理之光。

不仅仅是毛泽东同志,很多老一辈革命家心中都燃着一盏灯。他们坚信,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寰宇。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总是心怀希望、不怕牺牲,团结一心、勇敢前行。

有一种灯,总是无私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长征四老”之一的林伯渠,在长征夜行中,总是一手提小马灯,一手拄着拐杖,或前或后地照顾着同志。有人回忆:“林伯渠的马灯,一直在长征路上闪亮。”

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能够跨越险路,走上康庄大道,无不需要一盏明灯照亮征程,无不需要同志们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无不需要大家一块干、一块苦、一块过。

今天,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突破,同样需要灯光的指引,需要同心同德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只要走好群众路线,密切官兵关系,我们就会奠定坚如磐石的基础,获得一往无前的动力。

有一种灯,点亮信仰之光,点燃练兵热情,点化做人道理。

第83集团军某旅“大功三连”之所以名扬全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兵心中有一盏不灭的灯。1972年,三连在执行国防施工任务间隙,把《毛泽东著作选读》作为精神和工作指南,在一盏盏煤油灯下,官兵读出了做人的哲学,悟出了建连的真谛,学出了工作的拼劲。当年连队因工作任务完成突出荣立集体二等功,并从此诞生了“煤油灯精神”。几十年来,三连官兵传承“煤油灯精神”,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听党指挥的信仰稳如泰山,干事创业的动力奔腾不息。

精神的巨大魅力,就在于能转换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大功三连”正是把“煤油灯精神”化作内心的信仰、人生的旨归、前行的圭臬,才凝聚起向上的正能量,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

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更需要信仰;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更需要一盏明灯。在心中点燃一盏灯,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理想、信念、宗旨、党性等“高标准”充盈人生,找到“比自我更大的东西”,真正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做到无愧人生、照亮他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