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9月8日至16日,来自不同民族的近万名运动健儿将齐聚河南郑州,共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不同于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没有我们熟知的田径、篮球等项目,取而代之的是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射弩、陀螺、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等十七项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此外,还包括竞技、技巧、综合三类由各代表团根据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实际,自行编创参赛的表演项目。这些项目也许在大多数人听来还比较陌生,但在少数民族中却是热门运动。
在以往的赛场上,射击、射箭等项目早已被观众所熟知,但射弩对很多人来说却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之中。事实上,这一项目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人对弩更是充满热爱。这项古老的运动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弩也被叫做土弩,用木头和竹竿手工制作而成。起初人们用它作为狩猎的工具,后来演变为防身的武器。在苗族的寨子里,男子几乎人人都会这项技能,他们自幼习射,还常常进行比试。每年春节期间,苗族都举行射弩比赛,参加者不在少数。
摔跤也是我们常见的体育项目,在世界大赛上我们经常能领略到各国顶级摔跤运动员的风采。作为民族运动会的重要竞赛项目之一,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包括搏克(蒙古族式摔跤)、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以及希日木(朝鲜族摔跤)六个跤种,参赛选手穿着也各不相同。颇负盛名的搏克,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是蒙古族在重要节日时不可缺少的项目。搏克在规则上与其他摔跤比赛有明显不同,参赛选手不分体重级别,采用一跤定胜负的单淘汰制,这也契合蒙古族人民长期与自然界直接对抗中形成的一种无畏的民族性格。民族式摔跤是在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因时因地因习俗而形成的,历史悠久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如今,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广场空地,总能见到众多广场舞爱好者。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从上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中新增加了民族健身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保留了民族舞蹈元素和民族素材的精髓,让民族文化和体育健身融为一体。整套民族健身操共有56个八拍,寓意56个民族。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融合了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每一个动作都具有民族风韵,融入民族元素之多、编排难度可想而知。届时,将有20多个代表队参加民族健身操项目的比赛,各代表团也将在开幕式上共同表演这套民族健身操。
将于9月8日至16日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是一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水平的体育盛会。9月,让我们相约在郑州,感受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