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刚刚走出校门的祁文蔚和年轻军官于广华相识。那时,祁文蔚还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儿童读物美术编辑,常常画稿、排版到深夜。为了编绘出质量更高的作品,祁文蔚经常拜师求学。随着祁文蔚的编绘水平逐渐提高,她编印的儿童读物多次斩获国家级大奖。
“你这么优秀,我‘压力山大’啊。”有时,于广华会这样打趣。
3年后,两人走入婚姻殿堂。看到妻子的进步,于广华在军营里也不甘示弱:他履新某炮兵旅八连指导员的那一年,在比武考核中,连队取得了全旅火炮专业总评第一的好成绩,他本人也被表彰为“军事训练优等指挥员”。从某炮兵旅选调至某防化旅后,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防化危险品检测销毁技术培训班”,成绩突出……
每次载誉归来,于广华会第一时间拨通祁文蔚的电话:“老婆,谢谢你给我的动力,军功章也有你一半。”
相互理解、鼓励是两人生活的常态,但两人还是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原因是:祁文蔚在半年前就辞掉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却没跟于广华提哪怕半个字。
“儿子大了, 你长时间不能回家,我不能让孩子缺少爱。”说起辞职,祁文蔚“振振有词”。
事出蹊跷。于广华“迂回侦察”,终于从岳母处打探到真正原因。
原来,儿子小丛浩患上了“感觉统合失调”,学习力、理解力远远低于同龄儿童。
“家人多陪伴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一天,听完医嘱后,祁文蔚沉思数秒,便下定决心辞去工作,细心照料小丛浩,带他进行康复训练。但祁文蔚不想影响于广华的工作,始终没有将实情告诉他。
知悉此事,深深的自责让于广华辗转反侧,担心儿子、心疼妻子,几天几夜睡不着。
“你别挂念,家里一切都好。”祁文蔚却反过来安慰于广华,每天把小丛浩恢复的点点滴滴告诉于广华。
那天,于广华跑去向众多同事请教,精心挑选,给祁文蔚送了一支口红:“老婆,误会你了。对不起,多亏你撑起这个家……”
今年年初,于广华受命来到离家数百公里外的某防化危险品仓库驻守。
“你在哪,我们的家就在哪。”分别之际,祁文蔚泪眼婆娑。不久之后,祁文蔚带着小丛浩赶来探亲,一家人享受难得的团聚。
探亲期间,祁文蔚真切了解到官兵生活训练驻守的辛苦。她常去炊事班帮厨,给战士们做一桌好菜改善伙食;得知个别战士有报考军校志向, 她又当起辅导老师;闲暇之余,她还撑起画板,为战士们记录他们的飒爽英姿。
那天,浓郁的夜色轻轻散去,于广华刚刚完成当晩的第三次库区点位巡查。稍作休息,擦亮战靴、扎好腰带,于广华准点来到宿舍楼前。
“升国旗,奏唱国歌!”
“敬礼!”
嘹亮的国歌声中,库区官兵站成一排昂首肃立。数分钟后,阳光越过山脊,与红旗邂逅。
不远处站着的祁文蔚,眼睛有些酸涩。她放低视线,迎面遇到于广华目光里的无尽温柔。
两人同时扬起嘴角,你在,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