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从墨翟“解带为城”说起


■吴敏文

●一种“战争迷雾”散去,无数种新的“战争迷雾”更加浓厚地笼罩过来,真正的战场透明从来没有过,也永远不会有

春秋战国时期,公输般为楚国制造出装了轮子可以移动的强大云梯,楚王计划借此去进攻宋国的都城。楚国是大国,很富有,人口也很多;宋国是小国,很贫穷,人口也较少。但宋国军民团结,决定死战以保卫自己的国家。墨翟知道了这个情况,就想劝阻楚王的攻宋计划,以免生灵涂炭。公输般相信自己所造云梯的威力,认为可以轻取宋国。墨翟不以为然,两人在楚王面前“解带为城”进行了对抗演练。结果是“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即墨翟)九拒之”。因为墨翟的随机应变之策,加上了解到宋国军民众志成城严阵以待,楚王最终放弃了进攻宋国的打算。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墨翟的机变,改变了楚国的进攻计划。

战争史毫不留情地表明:任何刻板、呆滞、保守、侥幸的军事思想,都会在变幻莫测的军事对抗面前沦为笑柄。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长城,还是伊拉克战争中的“萨达姆防线”;也无论是晚明防御清军的关锦宁防线,还是二战前法国人斥巨资修建的马其诺防线,都是刻板而不求变的落后军事思想惨遭失败的代表。

在军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王国,机变总是具有无穷的军事魅力。《孙子兵法》云:“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萨尔浒之战被称为清朝的“立国之战”。面对明朝军队数倍于己的优势兵力对萨尔浒实施的“四路围攻”,清军确立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灵活战术,先拣弱军打,然后乘着胜势各个击破,取得大胜。萨尔浒之战之所以被称作清朝的“立国之战”,即从此以后,明朝军队就失去了击破清军的机会。

我军著名战将粟裕将其制胜原则归纳为: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消灭敌人,就在什么地方打仗;在什么时间有利于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间打仗。粟裕将军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话语,高度而准确地概括了他高度机变的军事制胜思想。1947年5月,在敌人重兵包围下,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于强敌环伺的缝隙之中,将敌军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师全歼于孟良崮地区,堪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取得如此胜利,粟裕灵活机动、善于机变的战略战术功不可没。

有人以为,现代战争中,多维空间无所不在的传感器严密监视整个战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支持的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系统,不仅能够形成精确、实时的统一战场态势,而且算无遗策地预测战场态势走向,形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单向战场透明。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打仗,就像是“玻璃瓶子里赌宝”,胜利十拿九稳。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技术如何发达、技术手段的运用怎样广泛而有效,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对抗手段全域化、高技术化的现代战场上,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一种“战争迷雾”散去,无数种新的“战争迷雾”更加浓厚地笼罩过来,真正的战场透明从来没有过,也永远不会有。

因此,面对没有料到的突发状况所需要采取的临机应变,不仅永远是克敌制胜所需,而且堪称永恒的制胜秘诀。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