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武器装备通过“域差”获取的优势往往要比“代差”还大,因而更能主导作战走向并获得胜利。
●武器装备的跨域发展使作战手段可以从全域实施攻击,如何集中各域的优势对敌实施降域打击,或许将成为决定未来作战胜负的关键。
●降域打击战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构设降域打击的时机和场景、如何规避敌人发起的降域打击,而这必然涉及谋略和战法的灵活运用,由此赋予指挥员施展智慧的广阔空间。
当前,科学技术驱动武器装备加速演进,新一代武器装备群即将密集涌现,呈现数代装备同堂竞技的新格局,由此或将衍生出降域打击战这一全新的、具有颠覆性的作战概念。其中,处于高域阶的武器装备及其力量体系,能够对低域阶的武器装备及其力量体系进行降域打击,武器装备的“代差”放大成不同域位的“阶差”,作战胜负的天平将近无悬念地倾向高域阶一方。
内涵:从“田忌赛马”到降域打击
域,字义解释是某一范围或领域,如境域、音域等。域无边无际,并非实体,但域本身可以量度,速度、高度、可见度、认知度等是认识域、衡量域的主要指标。速度,描述域内武器平台的机动性能,以快慢衡量,当快慢差距拉大到一定阈值时形成域阶差。例如,当高超声速导弹速度超过6马赫时,就可以突破当前约97%的防空系统,形成速度域的降域打击。高度,描述武器平台的时空阵列,以高低衡量,当对比高度达到某一阈值时形成域阶差。例如,在也门战场上,某型无人机击穿胡塞武装分子“T-72S”坦克的顶装甲,形成高度域的降域打击。可见度,描述武器平台的时空形态,以隐形非隐形、视距超视距或接触非接触衡量,当隐显对比达到某一阈值时形成域阶差。认知度,描述武器平台干扰、破坏或提升、倍增指挥员思维心智的程度,以切入指挥员决策环的效力衡量,当影响效力达到某一阈值时形成域阶差。上述各域的具体阈值依实际情况而定,并正朝着极限方向迅速发展,直至达到快如电光石火、动于九天之上、攻于无影无形、胜于诛心夺志。
为方便理解降域打击战概念,首先了解一下域形态和域阶。域形态,指域内武器装备横向区分后呈现的基本形态,通常可按照高度、速度、可见度、认知度四项指标,依次区分为高度域武器、速度域武器、可见度域武器和认知度域武器。域阶,指域内武器装备纵向划分后形成的递阶序列,通过对域指标进行对比后,区分为高域阶武器、同域阶武器和低域阶武器。高域阶武器,指域指标超过阈值而处于高位;此外,像加速到光速级的粒子束武器、从3.6万公里高空投掷的精确打击武器、基因精准打击武器等,不用比对都属于绝对的高域阶武器装备。同域阶武器,指域指标进行比对时均未超过阈值而处于均势位;低域阶武器,指域指标进行比对时低于阈值且处于低位。阈值是划分域阶的核心量度,通常满足阈值的基本条件是:敌人对该域武器装备在短期内没有有效的应对之策;打击手段往往与敌人的防护手段相生相克;打击效果极具颠覆性等。
降域打击战,指依托关键性武器装备在某项域指标上的域阶优势,创造使用与之相匹配的战术手段,从高域阶打击敌方的低域阶武器装备及其力量体系,从而取得颠覆性、非对称性的作战胜利。早在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比赛赛马。马匹以奔跑速度分为上、中、下三个速度级。田忌以上马对齐威王中马,以中马对齐威王下马,以下马对齐威王上马。结果三局两胜,田忌获得最后胜利。从整体看,田忌的马匹奔跑能力显然不如齐威王;从赛局看,田忌和齐威王实际构成了类似降域打击式作战;从结果看,整体实力处于低位的田忌战胜了强大的齐威王。降域打击战,不追求与强敌交战时拥有体系对抗的全部优势,而是强调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高域阶武器装备优势,创造性运用战术手段,对敌方低域阶的武器装备及其力量体系施以降阶式打击,抢占某一时某一域的域位优势,并将域位优势转化为作战胜势,积局域优势为全域胜势,最终达成作战目的。
机理:升降之变,如奇正之循环
2016年6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开发的“阿尔法”人工智能软件作为红方,与扮演蓝方的前美空军退役上校基恩·李之间进行了一场模拟空战,红方用4架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成功击败蓝方有预警机支持的2架第四代战斗机。基恩·李宣称:“这是我见过的最具侵略性、敏捷性、变化性和可靠性的人工智能。”“阿尔法”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分析战场上所有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在不到1毫秒的时间迅速作出决策,其反应速度是人类对手的250倍,足以对人类对手构成认知度域的降域打击。由此不难看出,武器装备通过“域差”获取的优势往往要比“代差”还大,因而更能主导作战走向并获得胜利。并且,与武器装备“代差”只存在于同类武器装备同质性能参数对比不同,武器装备的“域差”还可能通过错位错域比较而形成新的域阶优势,从而以更丰富的使用方式和战术手段,对低域阶一方实施“绞杀式”乃至“予取予求式”作战。
速度域、高度域、可见度域和认知度域,是对未来智能化战场上武器装备体系的合理切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体系对抗体系谓之“正”,以局部高域打击低域谓之“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未来敌我交战也将充斥着降域与升域的对抗,而升降之变,如奇正之循环,不可胜穷也。以往战争多强调人力、火力在一时一地的集中形成优势直达胜利。未来战争,武器装备的跨域发展使作战手段可以从全域实施攻击,如何集中各域的优势对敌实施降域打击,或许将成为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其中,高域阶武器装备的数量及其运用方式,各作战域之间的联动质量,各作战域之间的切换速度,将直接决定着降域打击战的效能发挥,影响并主导着作战进程和结局。
运用:降域打击、同域抗衡、升域防护
指挥员在筹划运用降域打击战时,应对遍布陆海空天电网以及生物、智能和纳米空间等全域作战空间上的敌我主战武器装备或关键平台进行域阶比对,及时发现感知战场上隐藏在速度、高度、可见度和认知度四类作战域之间的域差,主动灵活地实施一系列综合作战行动,直至赢取作战胜利。具体包括:
在主要作战方向或关键环节上力争对敌实施降域打击。指挥员在组织作战时,应充分了解掌握己方高域阶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及性能参数,熟悉高域阶武器装备的使用方式和时机,力争在作战的关键时节或对敌高价值作战目标实施降域打击,谋求作战必然获胜的先机态势,实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在次要作战方向或辅助环节主动与敌形成同域抗衡。同域抗衡主要用以牵制、消耗敌人,曾是传统战场上极为普遍的行为。由于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均未超出阈值形成“域差”,双方就在同一域内进行兵力或火力的争夺较量,结果通常仍是武器装备接近高域阶阈值的一方胜算较大,但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可能性仍普遍存在。
在我核心区域或作战力量体系的薄弱环节尽量实施升域防护。指挥员在作战全程应高度关注敌对我核心要害或关键部位的威胁程度,预判可能遭受敌降域打击的征兆,并在敌可能发起攻击前主动实施升域防护,力争达到与敌同域抗衡的程度,力避己方重要目标遭受重大损失。如果难以实现我核心要害的升域防护,还可以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看能否谋求创造错域抗衡、域阶反转的现实良机。
降域打击战的运用难点在于如何构设降域打击的时机和场景、如何规避敌人发起的降域打击,而这必然涉及谋略和战法的灵活运用,由此赋予指挥员施展智慧的广阔空间。20世纪50年代,国民党军频频出动U-2高空侦察机骚扰我领土上空。U-2高空侦察机升限可达21336米,超出当时我所有防空力量射高,实际上就类似对我方构成了降域侦察。对此,我空军很快装备射高可达24000米的“萨姆-2”地空导弹,组建了首支地空导弹部队,从而变敌之降域侦察为我之同域抗衡。然而在实战中却发现,仍存在我防空雷达不能及时捕捉到U-2高空侦察机、“萨姆-2”地空导弹来不及发射的问题,对此,导二营创造性采用“近快战法”和反常规部署导弹阵地等方法予以克服,实现了与U-2高空侦察机的再次同域抗衡,并在1962年9月9日,成功击落1架U-2高空侦察机。着眼未来智能化战场,在交战双方的全程全阶段均可能构成降域打击之势,形成彼此有高有低、有升有降的复杂交错局势。指挥员因此要善于掌握全局,注重发挥谋略,创造性形成某一域的优势,逐渐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夺取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