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兵法二十四篇》中《将苑之将器篇》云:“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祸,为众所服,此十夫之将。夙兴夜寐,言词密察,此百夫之将。直而有虑,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将。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仁爱治于下,信义服邻国,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四海之内,视如室家,此天下之将。”
《将器篇》说明了作为将领必须具备的素养与才干。简要来说就是,十夫之将,要精明、能干,懂得居安思危;百夫之将,要勤劳、稳重,兢兢业业,责任心强;千夫之将,要有谋略,有胆识;万夫之将,要光明磊落,仁义待人;十万夫将,要胸怀大局,擅于识人用人培养人,此乃帅才。
为将之道,在于做到“智”“勇”双全。自古以来,选将用将就是关乎国家安危的重中之重。孙子把选将用将的标准概括为五条:“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称之为“五德”。孙子把“智”放在将帅“五德”之首,足见孙子对将帅智力才能的重视。作为一个将领要具备多谋善断和预知胜负的能力。同时也要具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和气魄,要有勇于面对风险,并有敢于承担风险和敢于拍板的胆略。吴起曾经指出:“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可见,敢于决断、善于决断是将帅之勇的特殊要求。
为将之道,在于做到“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之虚实,善知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通俗讲,“五善”是指:擅长察晓敌人的兵力部署,擅长正确判断进攻和撤退的时机,擅长了解交战双方的国力虚实,擅长利用对自己一方有利的时机,擅长利用山川地形的崎岖险阻。“四欲”是指:作战时出奇制胜,谋划要周密,人多事繁,追求文静稳重,保持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抗战。诸葛亮效力的蜀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他却能左右三国形势,让蜀国屹立不动。正是由于他做到了“五善”“四欲”,才能屡战屡胜,甚至败中求胜。
为将之道,在于做到严于律己。《军谶》曰:“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意思是军井还没有打成,将帅不要说口渴。指挥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动对士兵情绪产生的影响,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军的“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就是要求指挥员要做到官兵一致,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带出一支即使“钢少”却也“气多”的威武之师。
为将之道,在于做到真诚待人。《孙子兵法》上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娇子,不可用也。”古有为士兵吸脓疮的吴起,“卒有疾,亲自为调药”的岳飞,今有“为战士请老师学文化”的彭老总。兵乃将之源、将之基。作为一个将领,如果不能关心爱护战士,怎么会得到战士真心拥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