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养成并非轻而易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官兵的文明习惯,需要综合施策,持久用力,如此方能成风化俗
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使“垃圾分类”一时成为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其实,近20年来,我国一直通过试点推进垃圾分类,近几年这项工作开始“提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6月,国务院九部委专门发出通知,进行具体部署,明确了“时间表”: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底,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就表明,“垃圾革命”的风暴已经来临,垃圾分类已由“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已从倡导阶段进入强制阶段。这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习主席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至关重要,也是规范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轻而易举,不可能一蹴而就。培养官兵的文明习惯,需要综合施策,持久用力,如此方能成风化俗。
培养官兵的文明习惯,首要的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习惯的养成,既有个人选择的因素,也受环境氛围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讲,环境氛围对于习惯养成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就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来说,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重大意义,宣传乱扔垃圾的严重危害、惩治措施,宣传相关法规,宣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宣传环卫工人的艰苦劳作和辛勤付出,才能使官兵对垃圾分类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头脑中强化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体现的是一种文明素养,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如此才能营造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浓厚氛围,以认知提升促行动自觉。
培养官兵的文明习惯,关键是要强化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习惯养成的问题上,身教历来重于言教。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在诸如垃圾分类等问题上做好表率,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才能让大家对你所说的信服,才能自觉按照你所要求的去做。上级带动下级,领导带动部属,军官带动士兵,党员带动群众……长此以往,定能让官兵把培养文明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军营上下树起文明新风。
培养官兵的文明习惯,重在强化刚性约束,坚持赏罚分明。习惯的养成虽是一个“软指标”,但也需要“硬手段”。经验表明,应有的刚性制度约束对于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用好强制性措施,鼓励与惩处“两手都要硬”,引导与规范“两手都要抓”,才能促使遵章守纪成为官兵的习惯,形成潜意识行为。推行垃圾分类也是这样,只有细化垃圾分类的管理规章,尤其是提升科学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水平,使垃圾分类管理既有法可依又有据可查,并据此大力褒奖先进单位和个人,树立学习标杆,才能有力倡导新风,激发官兵参与热情;同时,也只有从严惩处那些不严守垃圾分类规定的人和事,才能使大家从中受到警示,倒逼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