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如愿被军校录取。相比于父母脸上的喜悦,一向活泼的弟弟却沉默不语,心事重重。
去报到的前一天早上,我被厨房里的阵阵声响吵醒。走进厨房一看,案板上码放着大大小小的肉片,弟弟右手正握着大勺,左手端着半碗鸡蛋液。热油在锅里“噼里啪啦”作响,他一慌,手一抖,葱花放多了,鸡蛋也糊了,呛得眼泪直流。
我上前接过他手中的铲子,一边翻炒,一边问他:“大清早的不好好睡觉,想吃木须肉?”
“哥,爸妈说你去西安读军校,以后一年才能回来一次。你走之前我也想给你做一次木须肉。”弟弟仰着头,注视着我,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心里阵阵暖流涌动,恶作剧似地捏了捏弟弟的脸蛋。
那天早上,我把那盘烧糊的木须肉吃得一点不剩。此后离家千里,每次吃到木须肉都忍不住回忆起那个清晨。
我和弟弟相差7岁。他小时候调皮捣蛋,唯独最听我的话。那时,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不在家。我给弟弟做饭,常做的一道菜就是木须肉。把花生油烧热后先爆香葱花,然后煸炒肉丝,放入料酒和生抽,再加入鸡蛋、黄瓜片和木耳同炒,出锅时淋上香油,整个房间都溢满香味。拌上白白的米饭,我们哥俩大快朵颐。
上军校后,我与家人聚少离多,和弟弟一起吃木须肉的机会就更少了。印象中,大四那年放寒假较早,到家后母亲告诉我:“你弟正好这学期结束要开家长会,你去一趟他肯定很开心。”当我穿着军装走进弟弟的教室时,弟弟满脸惊喜,他紧紧抱着我胳膊说:“哥,你怎么来啦,你们放假了?我这次可是考了全班第一名,你老弟够争气吧!”我摸了摸他的头,竖起大拇指。开完家长会后,弟弟得意地“请”我去食堂吃饭,为我“接风”。到了食堂,见到有木须肉我便点了一份。刚坐下,弟弟又兴奋地说:“哥,我们同学都说你穿军装的样子帅,将来我也要穿军装。”他转眼又看到我点的菜,笑着说:“咱俩还是都喜欢木须肉。”我这才注意到弟弟的餐盘里也有一份木须肉,不禁笑了。
军校毕业后,我分配到基层工作,所在中队的炊事班班长老刘是山东老乡,拿过中级厨师证的他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烹饪像木须肉这样的经典鲁菜。我曾尝过刘班长做的木须肉,味道极其鲜美,这才知道自己以前虽常做这道菜,但还是没有掌握“精髓”。于是,工作不忙了我就去帮厨,向刘班长“偷师”学艺,想着休假回家时给老弟做一回更好吃的木须肉。惭愧的是,每次回家,自己常忙于亲朋好友间的聚会,一直没能在弟弟面前“一展身手”。
最近这次休假,刚到家,弟弟开心地跑上前来帮我拿包。我说:“一会儿晚饭,老哥给你露两手!”弟弟心领神会吐出三个字:“木须肉!”
厨房里,我们兄弟俩一起把菜料备好。打开煤气,蓝色的火焰跳动着,肉片和作料在火焰作用下慢慢融合,一股鲜香弥漫开来。我跟弟弟说:“我们部队伙食很丰富,但是这木须肉百吃不厌。”
弟弟眨眨眼睛,“哥,我也想当兵,有机会尝一尝炊事班做的木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