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丁东、胡雄欣报道:“两年时间,我从普通一兵成长为连队战斗班副班长,好男儿就该在军营建功立业!”盛夏时节,第83集团军某旅大学生士兵苗志栋在一次演讲比赛中分享自己的成才经历。
“像苗志栋这样渴望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大学生士兵不在少数。”该旅人力资源科干事潘登科说,近年来,大学生士兵人数不断攀升,如何让“新生力量”助力部队战斗力增长,是摆在该旅党委面前的一道“考题”。
为了给大学生士兵搭建成才舞台,该旅探索“大学校、大熔炉”特色培育模式。根据大学生士兵优势特长精准匹配战斗岗位;给思想观念新、组织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交任务、压担子;对表现突出、富有潜力的专业人才,优先提供院校培训机会。
该旅合成三营大学生士兵曲鹏飞入伍后表现优异,多次在军事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该旅主动将他放在大项任务中历练。2018年底,曲鹏飞荣立二等功,并成为家乡“征兵形象大使”。今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提干,即将赴军校学习深造。
为了进一步摸清人才成长规律,该旅建立大学生士兵信息库,定期更新训练成绩、日常表现、完成任务情况等数据资料。此外,他们还推动后备人才队伍持续扩充,采取强化学习、办班培训、岗位锻炼、任务牵引、奖惩激励等办法,把工作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为部队转型建设积蓄力量。
随着一系列举措纷纷落地,该旅大学生士兵干劲倍增,立功受奖人数不断攀升,担任骨干的比例不断提高,部队后备人才力量得到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