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青山有幸埋忠骨

——探访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


■本报记者 宋子洵 通讯员 刘星楠

8月的陕北,骄阳似火,记者来到陕西省富县直罗镇战役烈士陵园。青山翠柏映衬,一座20余米高的“直罗战役烈士纪念碑”矗立园中。

1935年,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根据党中央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

蒋介石闻讯后,急调大量兵力对陕甘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妄图东西对进,在葫芦河、洛河之间的地区彻底围歼红军主力,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陕西省富县县委讲师团团长高荣辉对记者说,直罗镇战役“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前途命运的一场战役,是稳固西北根据地的一场战役”。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东进之敌,而后转移兵力,各个击破。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红军利用直罗镇有利地形,分别在北山与南山设伏,然后用一个连对从葫芦河上游进攻的国民党军第109师进行节节抵抗,诱其进入直罗镇设伏区。

当时的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小路穿镇而过,地形犹如一个口袋,正是打伏击战的好战场。当敌人全部进入“口袋”后,红军一鼓作气将其全歼。追击中,红军又在黑水寺歼敌106师一个团。至此,红军获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毛泽东讲到直罗镇战役的意义时说:“这次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三次围攻。为党中央和红军在西北建立广大的根据地,推动全国抗战,举行了奠基礼。”

80多年后,记者登上一段长长的台阶,来到直罗镇战役烈士墓区,松柏苍翠,墓碑静立,有姓名的烈士325人和无名烈士630人长眠于此。

这些烈士在自己最好的年纪,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偶遇了一位带着孩子来此参观祭奠的女士。她说,儿时父母讲述的红军革命的故事,自己一直记着,这次回家,就带着孩子一起来祭拜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

更加令人动容的是烈士陵园角落里的一个亭子,亭中立着一块碑——直罗镇战役十二小烈士纪念碑。

这12位小烈士来自红二十五军,大多都只有十三四岁,因亲人离散、家境悲惨而投身到红军队伍中。直罗镇战役前夕,他们到国民党军队驻地黑水寺侦察敌情。在情报送出后返回营地的路上遭遇敌军,寡不敌众被俘。被关押期间,他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敌人在败退前残忍地杀害了他们。

来到十二小烈士纪念亭的人们久久凝视着石碑上的文字,不少人感动得流下热泪。

记者离开陵园时正值日落,夕阳为烈士纪念碑勾勒出金色的轮廓,更显庄严肃穆。英雄们的一生永远镌刻在这块纪念碑上,也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