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天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为孩子们写本书时,我很意外,甚至吃惊。虽然在我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里,也写了一些以孩子为主角的小说,但毕竟写孩子和为孩子写,是有很大距离的,不是能轻易转换角色的。但是为孩子们写书确实令我很心动,我答应尝试一下。
写作长篇小说《雪山上的达娃》(明天出版社2019年4月)的过程,对我来说完全是一次学习过程。一边写,一边与编辑沟通,一边反复修改。历时半年,三易其稿,最终才有了这稍微满意的终稿。
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儿童文学写作一定要注意“分寸”。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分寸”都十分重要。
首先是思想内容上的分寸。儿童文学必须有积极的健康的思想内容,以此去影响孩子,引导孩子。一旦答应写,我第一个想到的题材就是西藏边防。
我曾经十几次去西藏,工作、采访、体验生活。在一次又一次行走高原中,在去往边防团、去往兵站、去往哨所的路上,看到听到了太多太多动人心魄的故事,它们落入我的心里,如同种子在慢慢发芽。若干年后,就长出了一棵棵关于西藏军人的树(书):《我在天堂等你》《遥远的天堂》《我的爱情绽放如雪》《行走高原》……
在这许许多多的故事中,都有小狗的影子。那些可爱的小狗,它们不是名犬,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它们勇敢坚强,不畏风雪严寒。它们不仅是战士们的伙伴,更是他们的战友。夜晚来临时站岗放哨,大雪纷飞时开路扫雪,甚至,有一只狗还从雪地里救出一个巡逻时昏迷的士兵。它们虽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但绝对配得上军犬的称呼。
虽然现在的童书很丰富,包罗万象,但很少有写到西藏边防题材的。我希望通过我的故事,给孩子们呈现一个相对陌生的世界,告诉孩子们他们所不知道的哨所里的故事,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总习惯把战士们叫做“解放军叔叔”。其实细细一想,这些十七八岁的“叔叔们”若是在学校,也就是大哥哥而已。只因为穿上了军装,他们马上就成长为“解放军叔叔”了。他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担当,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珍惜……而这些品质,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希望孩子们知道,当他们坐在舒适的教室里读书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雪域边关,那些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叔叔们,正在忍受着高寒缺氧,克服着巨大的困难,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但这样正面积极的内容,若讲述得太刻板或太沉重,也是不行的,这里又有一个分寸问题。孩子们是不喜欢说教的,孩子们若不爱看,读不下去,你的内容再积极健康也无效。所以,必须生动有趣,必须有可读性。于是我让一个可爱的小狗率先进入孩子们的视线。这个可爱的通人性的小狗一旦让孩子们感到亲近,那么,喜欢小狗的月亮叔叔也会让他们感到亲近,月亮叔叔的战友也会让他们亲近。他们会想,哦,原来解放军叔叔也和我们一样有苦恼有快乐,也会调皮,也会游戏,也会寂寞。而那些可爱的狗狗,就是战士们无言的战友。
可是,要讲得生动有趣,却又不能太过幼稚。这个分寸是最难把握的,我最初就没把握好,总想着是给孩子看,就拼命想写得好玩儿,写得浅显,包括不断解释一些我认为有必要解释的常识。结果很不理想。后来才慢慢明白,当下的孩子与我小时候,甚至与我儿子小时候,都已有很大差异了。在和编辑反复沟通后,我开始修正自己,这种修正是痛苦的,毕竟一开始定位上有偏差,要从根子上修正,对我这样一个成人作家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
还有一个需要把握的分寸就是语言。写给孩子们看,语言首先要准确流畅,通俗易懂,但我感觉不能满足于此,还是应该讲究用词,尽可能呈现出现代汉语的优美。我特意用了一些比较书面的、不常用的词汇,同时也使用了一些诙谐的比喻,还使用了口语、网络语和方言,努力让语言呈现出饱满的丰富的状态。
再一个,我感觉在情感表达上,也需要把握分寸。我以往写作不喜欢煽情,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对情感的表达都很克制。但是对孩子们来说,该抒情的地方还是应该尽情表达,不能太过含蓄。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战友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乃至对动物的爱,还是直抒胸臆比较好。
为了细节的丰富和准确,写作过程中我还不断查阅资料,并反复请教和咨询几位曾经在西藏边防坚守过的老兵。因为我希望讲给孩子们听的哨所故事,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感人故事。
书出版后,最令我高兴的是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有的小同学告诉我他们班上有了“达娃热”,还有的小朋友写下了读后感,由衷地表达了对解放军叔叔的敬意。
《雪山上的达娃》能让孩子们喜欢,能成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对我来说,最应该感谢的是西藏高原,是边防军人。在高原,生命很伟大,无论是大树,是杜鹃,是羚羊,还是小狗。
我写下这个故事,向高原的生命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