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拿得起”与“放得下”


■吴敏文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拿得起”是担当,“放得下”是信任;“拿得起”是勇敢,“放得下”是坦荡

在现实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种为人称道的格局和境界。

“拿得起”是能力。有能力才能挑得了重担,“拿得起”工作任务;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就完不成任务,给事业带来损失。为此,不仅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主动,而且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断学习、终生学习,才能具备随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放得下”是智慧。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自然规律,也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有些同志心存顾虑,总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如自己当年。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且不说自己当年是否真的那么能干,大可质疑。因为记忆具有选择性,对“过五关斩六将”往往记忆深刻,甚至放大;对“败走麦城”却很淡漠,甚至失忆。如果年轻人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社会进程只可能不断倒退,而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不容置疑的。这充分证明了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是一代强过一代。

“拿得起”是担当。1987年11月,作为军队领导干部年轻化的重要步骤,军委任命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迟浩田担任总参谋长。迟浩田认为自己资历、能力、威望等有差距,推荐其他人选。此时,老上级聂凤智来见,把拐棍往地上一戳,大声说:“你不要再推辞了,这不是升官发财,这是干革命。”迟浩田立即茅塞顿开,掷地有声地回答:“老司令,您不用说了,我干!”迟浩田将军是年幼参军的“红小鬼”,战争年代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从来义无反顾。他对和平年代担任总参谋长的迟疑,是慎重也是谦虚。但面对老司令的提醒,他马上意识到和平时代的任职,同样也是担当,于是坚决服从。“放得下”是信任。“文化大革命”后期,为党为国忍辱负重的周恩来总理,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在他最后一次进手术室前,意识到可能出不了手术室,特意对接替他工作的邓小平高声地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这一声称赞,充分表达了对邓小平同志的信任。在朱镕基卸任总理前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记者问到谁将接任他的总理之职时,朱镕基坦然地说:“我们党人才济济,一定会选出比我更好的人选担任这一职务。”这既是对党的事业的信心,也是对继任同志的信任。

“拿得起”是勇敢。我们在面对很多工作之初,并没有成功的足够把握。任何事情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再去做,先机可能早被人家抢走了。邓小平说:“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这就告诉我们对没有完全把握的事情,也要敢于“拿得起”。这需要的是勇敢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别人不敢做时你敢做,别人“拿不起”时你“拿得起”,就是勇敢。“勇”是“敢”的心理基础,如果连“敢”都做不到,怎么会“拿得起”?又如何成得了?“放得下”是坦荡。有一句话说:不是说能成功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可能成功。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做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做一定成功不了。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很多事情,正是因为做过了、努力了,所以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可以坦然面对。

“拿得起,放得下”,道之高者;“拿得起,放不下”会让自己很疲惫;“拿不起,放不下”,徒自烦扰而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