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红军女战士张尚文舍子救战友——

那年冬天,那片荷塘……


■本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刘 畅

8月上旬,记者来到湖北省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探寻85年前留守根据地的红军战士的故事。

“鄂豫皖苏区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的诞生地。长征期间,红军大部队转移,但留下来的同志仍坚持开展革命斗争,付出了巨大牺牲。”纪念馆馆长潘雨林说。接着,他向记者讲起了红军女战士张尚文忍痛舍子救战友的故事。

张尚文自幼家境贫困,7岁起就做了童养媳。在一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张尚文萌生了跟着红军干革命的想法。她17岁投身革命,加入共产党,后来还曾担任红军宣传队队长。

1934年,红军主力离开大别山区开始长征,但敌人没有停止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张尚文和丈夫一起带领三个乡的留守队伍在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而这时她的孩子还在襁褓中。

1934年冬的一个清晨,山头雾气腾腾。张尚文夫妇所在的革命队伍正在休整,突然山后传来一阵枪声,国民党军队开始搜山了。敌人从四面八方黑压压地包围上来,张尚文立即做出决定:“同志们,快向东撤,老鸹山下的荷花塘能藏人!”

张尚文背起孩子,提着手枪,同战友们向东转移。奔到荷塘边一瞧,斗笠般大的荷叶铺满水面,正好能藏人。张尚文抱着孩子,率战友跳进了荷塘。

塘水刺骨,怀中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这时敌人已经翻过山头,逼近他们藏身的荷塘。此时,如果孩子继续哭泣,肯定会将敌人引到荷塘,危及战友们的安全。张尚文从背上解下孩子,强忍泪水,心一横,把孩子摁到水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远处传来了敌人的集合号声。在战友的搀扶下,张尚文好不容易才上了岸。

张尚文后来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我的孩子没有尝过甜蜜的奶糖,没有裹过温暖的襁褓,但他的牺牲却换来了更多孩子能在母亲的怀抱里健康成长。”

都说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哪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呢?而这一刻,她不只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伟大的革命战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人民的幸福,柔软的心尖只能裹上坚硬的外壳。

从参加红军,到三年游击战争,再到迎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张尚文一直坚持战斗。

采访结束,站在纪念馆内革命母亲们的挂像前,想起那片荷塘,记者心潮起伏。

在鄂豫皖苏区,在红军长征路上,还有很多普通却伟大的革命女性。她们命运坎坷却深明大义、心向光明,她们坚信红军会胜利,坚信共产党会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历史没有辜负她们的牺牲与期待,共和国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她们的名字。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