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总体上是一种负面情绪,发牢骚弊多利少,人们历来倡导少发牢骚、不发牢骚。但牢骚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普通百姓到公众人物,一辈子不发牢骚的人可能是不存在的。就连孔子当年也曾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地感叹:“莫我知也夫!”现实生活中,大到世界形势,小到柴米油盐,任何事情都可能引发牢骚。部队官兵作为社会一员,也难免会有牢骚、发牢骚。既然牢骚不可避免,就不能一味回避、讳疾忌医,更不能简单封堵、掩耳盗铃,而应该积极面对,了解其规律,把握其特点,把牢骚管理好。
管理牢骚的目的是努力将负面的情绪引导到建设性的正面情绪上。牢骚大多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容易引起负面情绪。管理牢骚就应善于探索牢骚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积极破解矛盾、推进工作。毛泽东同志说过:“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发表意见,有时候就难免带上一些片面性。”绝大多数牢骚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往往是以片面的方式来反映客观现实。因此,对待牢骚应多些冷静的思考,把管理牢骚作为一项建设性的工作来做,启发官兵正确认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困难,从批判现实向解决矛盾问题转化。管理者对牢骚应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官兵的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不了解情况的及时宣介,对错误看法及时引导和纠正,对建设性意见积极吸纳,对困难则及时给予帮助,切实在抑弊兴利中提高认识、升华觉悟,促进部队发展。
管理牢骚的基础在于信任和沟通。管理牢骚表面上看是管理“人言”,实质上是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过程。在网络时代,牢骚的发生发展具有更强的隐秘性,更加容易传播扩散,影响面也更难以控制。怎样让官兵有了牢骚当面讲,怎样让牢骚处于可管理范围?基础在于信任和沟通。有了信任,官兵就会把你当“自己人”,才会在你面前发牢骚。千万不要给发牢骚者扣帽子、打棍子,否则,当面发牢骚变成了背后乱议论,脱离了可管理范围,甚至可能引发不可意料的事端。曾国藩治湘军时曾教育属下:“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其心。”与官兵沟通重在真诚,少打官腔,多说实话,工作和交往中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营造和谐的氛围,就能为管理牢骚奠定良好的基础。
管理牢骚的方法在于科学分类、区别对待。古人云:“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牢骚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分好类,把握各自特点,管理才有针对性。如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牢骚,涉及伙食、卫生、居住环境、网络信息需求等,往往反映了单位建设的基础状况,有的意见建议是可以采纳的。当然,对于无理需求,必须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又如,教育训练、学习成才、进退去留方面的牢骚,很多与政策制度有关,应及时搞好政策阐释,完善相关规定,加强沟通协调,严格制度落实,用正确的导向让官兵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激发其练兵备战动力。再如,社会风气、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方面的牢骚,多数虽是官兵个人片面的认识理解,但往往也能反映其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担当精神。对于这类牢骚,则应因势利导、对标对表,纠正其片面性,及时引导升华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积极情感,自觉化作爱军精武、备战打仗的政治热情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奋斗拼搏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32152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