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们丹巴人心中的英雄!”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有一座雕像静静矗立。若无人介绍,初来此地的人可能不知道他是谁。可在当地,他领导的藏民独立师的故事被丹巴人口口相传。
据丹巴县党史办工作人员格绒登干介绍,他叫马骏(藏名麻孜阿布)。红军长征到丹巴后,他发觉红军是一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的部队,便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党的领导,配合红军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35年10月16日,红军进驻丹巴县后,决心在这里组建苏维埃政府,同时也开始建立以当地藏族同胞为主体的民族武装——丹巴番民独立团,并任命马骏为团长。这也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族革命武装。”格绒登干说。
“红色政权及武装的建立,令当地一些反动土司头人感到不满。在国民党的煽动下,他们千方百计实施破坏,或偷袭红军和苏维埃政府驻地,或杀害共产党员,或要挟逼迫群众对抗红军。”格绒登干告诉记者,“为巩固红色政权,红军决定对反动势力进行清剿。”
1936年2月,丹巴番民独立团在红军主力部队的支援下,兵分两路发起战斗。一次战斗中,独立团进攻受阻,足智多谋的马骏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并佯装兵败逃跑。反动土司武装果真中计,在追击中一头栽进独立团设下的伏击圈,损失惨重。
“丹巴番民独立团积极完成作战、筹粮等任务,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团长马骏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在清剿反动土司武装中表现出色,马骏多次受到红军总部的嘉奖。
“丹巴番民独立团除配合红军作战外,还主动向当地藏族同胞宣传党的政策。”格绒登干说,当时马骏经常到老乡家中,教育大家“要听党的话,党知道的东西多,了解全局,党的指示最正确,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抗日,实现民族解放,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很多藏族同胞在马骏的影响下,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有的还申请加入共产党。
随着党的主张不断深入人心,红色之火在这片雪域高原越燃越旺。很快,就有2000多名群众报名加入红军。1936年3月,丹巴番民独立团扩编为大金川军区红军独立第二师,马骏升任师长。
“1936年6月,马骏同志牺牲,年仅30岁。次月,红军决定继续北上,独立师就地解散,但是许多藏族战士主动要求加入红军,跟随大部队北上抗日。”格绒登干告诉记者,“曾担任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党委书记的天宝等藏族干部,就是在这一时期加入红军的。”
如今80多年过去,红军当年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依然激励着这里的藏族同胞。
格绒登干告诉记者,以前,丹巴县一穷二白,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红色旅游兴起后,当地干部群众发扬红军精神,硬是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公路,将独具特色的藏寨与红军遗址连成一体,打造出一条条精品旅游线路,实现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