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后,两条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条是,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新修订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
另一条是,武警上海总队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成功完成数百亩土地的产权置换,建设综合训练基地,有力提升了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两条双拥新闻的交汇,令人备受鼓舞,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与过去相比,新时代拥军优属有啥不一样?
向部队主责主业聚焦,更加突出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打仗需要什么,支前就应该保障什么;部队最缺什么,支前就应该准备什么。”放眼全国,这个道理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浙江省解决部队直升机航线安全、海上联合靶场建设土地征收等7个难题;福建省花费巨资先后修建15条战备公路;安徽省滁州市完成100多平方公里的部队训练基地土地确权工作……东部战区自2016年初受领建立战区拥军支前军地协调机制试点任务以来,与辖区内浙江、安徽、福建等七省市密切协调,将服务练兵备战作为拥军支前的重中之重,帮助部队解决了训练场地建设、军事设施保护、军用土地确权等一系列问题。此次新修订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从制度设计层面对建立拥军支前聚焦备战打仗进一步作出了明确。无疑,这将成为新时代拥军优属的一个鲜明导向。
向基层和民生聚焦,更加突出解决官兵实际困难。
从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到全面落实军人依法优先;从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到着手起草《退役军人保障法》;从全面开展悬挂光荣牌活动,到建立深入乡镇的退役军人服务站……近年来,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想方设法为军人排忧解难,在此次新修订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中,有一个细节更是引人注目——考评项目和评分标准向解决官兵后路、后院、后代“三后”等事项倾斜,并加大了退役军人和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子女教育优待等项目分值。这一系列信号充分表明,解决基层官兵实际困难,已经成为新时代拥军优属的一个突出亮点。
向日常工作聚焦,更加突出常态化、持续性。
拥军不只在八一建军节前后,只有想在平时、做在平时,建立常态化运行的工作机制,才能避免拥军优属工作的节日“扎堆”,从而做到细水长流、深入人心。此次新修订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中,健全完善了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动态管理、能上能下和荣誉周期制度,建立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荣誉取消机制。这一科学机制的建立,从制度上确保了拥军优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