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是一款在航空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战斗机。
米格-21有着优异的整机性能。它是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于1953年开始设计的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它采用三角机翼设计,雷达天线安装在进气口中央的可调节锥体内,进气道前端很薄,以适应2倍以上音速的高速飞行,主要用来执行高空高速截击、侦察任务,也可用于对地攻击。
米格-21从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前后共生产了1万多架,一度成为50多个国家空军的主力机型,被称为空中的“AK-47”。在越南战争中,凭借出色的近距离格斗能力,米格-21曾连挫美军F-4“鬼怪”战斗机。
也正因如此,米格-21才与歼-8有了“师生之谊”。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航空工业在苏联的指导下起步。从散件的组装、零件的仿制,到制造完整的涡喷发动机,我国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发展航空工业的能力。就是在那时,米格-21走进了我国航空人的视野。
虽然后期苏联专家撤出,但米格-21的图纸和部分实体留了下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那一代的航空人开始了仿制米格-21的自强之路。
米格-21作为一种气动外形良好的轻型单座单发战斗机,具有轻巧、灵活、爬升快、跨音速和操纵性好、火力强等诸多特点。出于当时的实际需要,它的高空高速性能被我国的科研人员摆在首先研究的位置。
凭借有限的图纸和实体机体,中国对米格-21采取“技术摸透”的思路,先是仿制出歼-7的早期批次。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和不断改进,自主研发一款双发大航程的高速歼击机。研发歼-8的漫漫征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2008年底,米格-21战机开始逐渐退役。英国专业刊物《空军月刊》的编辑阿伦·沃恩斯曾这样评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洲,没有任何一种飞机能像米格-21那样,对军事航空领域产生那么深远的影响”。
从歼-8的成长历程与实际表现来看,此言不虚。